• 高原尖兵:Z-5B/G高原型无人直升机

  • 王若鸿

        在现代战争中,有一种作战环境对于无人机性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使用要求,而且至今也是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这就是高原山地。
        但是,对于某些国家来说,恰恰在高原山地环境下才更加需要研发和装备性能先进的无人机,特别是无人直升机。因为在高原山地作战环境下,无人直升机对于起降场地的要求相对更低,无需助推或者弹射即可起飞。而且,无人直升机本身所具备的悬停、原地转向、垂直升降等飞行特性,更加适合在高原山地作战环境下的侦察监视、瞄准照射以及空地打击等要求。这一点是固定翼无人机所无法做到的。
        因此,在本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上,我国军工研发单位展出的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堪称全场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参展单位介绍,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同样属于Z-5B无人直升机的改进型号。该机通过优化旋翼和发动机,大幅提升了高原地区飞行性能。该机总体尺寸小、使用方便灵活,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设备,可执行侦察指示、定位校射、毁伤评估、边防巡逻等任务。全系统可搭载于采用中型高机动通用战术车辆底盘的测控储运一体车,满足铁路运输要求,实现全域调动。
        虽然参展单位的介绍文字不多,但是其中所透露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首先,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采用了独特的三叶主旋翼,而之前的Z-5B,包括Z-5B/H都是两叶主旋翼。一般来说,主旋翼的叶片数量都是与发动机功率相匹配的。主旋翼叶片数量越多,则需要更大功率的发动机驱动,从而产生更大的升力和推力。而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为了适应高原山地环境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的特点,必然要采用更强的涡轮增压活塞式发动机以最大幅度地提升输出功率,并保留有足够的冗余功率。
        也正是得益于更大功率的涡轮增压活塞式发动机以及效率更高的三叶主旋翼,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530千克,最大任务载荷180千克,远远超过Z-5B/H舰载型无人直升机。而且,该机的悬停升限达到了海拔5000米,实用升限更是高达海拔6500米,可以完全适应高原山地作战环境的作战要求。
        从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的主要性能来看,已经具备了察打一体化能力,即自身携带制导武器弹药以及光电观瞄系统,实现“发现即摧毁”。这对于高原山地作战来说,可谓是质的飞跃——拥有空中近距支援能力的一方,将会对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另一方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哪怕后者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地势。而且,根据参展单位的宣传资料,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还可以执行电磁干扰、激光瞄准照射以及物资补给等任务。
        进一步来说,该机还能够依靠高度信息化作战网络的支持,实现与有人驾驶直升机之间的配合作战。美军“长弓阿帕奇”Block3攻击直升机就已经通过加装无人机战术通用数据链,来实现对无人机的指挥控制,从而成倍提升作战效能。那么,我军直-10攻击直升机以及其他型号直升机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模式,与Z-5B/G轻型高原型无人直升机实现配合作战。(据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