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毅 赵海燕
《百战奇略》主战篇讲到:“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不难发现,占据优势对开创局面极为重要。那么,假如我方为“客军”,敌方为“主军”,应如何应对?《三十六计》中“反客为主”一篇是这么讲的:“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强调对敌之隙的洞察,对主动权的把控。同时要通过“渐进”的过程,令敌方的优势渐渐被化解。
应认识到,敌我双方谁为“主军”,谁为“客军”,很多情况下难以判定。谋划时,只需牢记以“客”的低姿态去应对,把握“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的精髓,重点在“敌方之隙”和“渐进图稳”上下足功夫,探寻“反客为主”的佳境即可。
公元1369年,元朝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统率大军围攻兰州。明军将士死守兰州城不出。扩廓帖木儿采取“以逸待劳”和“围点打援”的方式,把大本营驻扎在兰州城附近的安定,修养精神,补充粮草,等候明朝援军前来决战。公元1370年,明军大将徐达奉命率大军到达安定。扩廓帖木儿命令士兵做好战斗准备,随时迎敌。但他的“以逸待劳”早被徐达看透。徐达“将计就计”,在占据有利地形后,挖了一条深深的沟壑作为屏障,并不暴露来意,仅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小规模的战斗。
这一举措,使扩廓帖木儿对是否继续采取“以逸待劳”的计谋开始产生动摇。元军养兵多日,等着就是与明军援兵决战,一旦拖下去,两军士气的此消彼长恐怕是在所难免的,耗不起的是元军。于是,扩廓帖木儿失去了耐心,命令元军由“围点打援”时的守方变为主动出击的一方。徐达组织明军反击,凭借深沟之利,令元军伤亡惨重。为了不让明军成为“反客为主”的一方,扩廓帖木儿下令继续猛攻。与此同时,徐达将军队分为多路,轮流担负防守任务。
双方的博弈愈发激烈,几天后的深夜,明军大营中突然战鼓隆隆,扩廓帖木儿预测徐达会派兵偷袭,早已安排下一支伏兵,设下陷阱,就等明军前来,岂料明军只是虚张声势,并无实际行动,令元军扑了个空。随着两军各种明争暗斗的步步展开,“以逸待劳”的一方开始由元军转变为明军。之后,明军继续每天夜里擂鼓佯攻,即使元军寻声放箭,明军也有所防备,元军的箭矢全都射在护具上,白白浪费大量箭矢。一段时间以后,扩廓帖木儿终于放松了警惕。夜里,元军仅留巡逻士兵,其余士兵都塞上耳朵休息。徐达把握住时机,夜里组织军队越过沟壑,大举反攻,元军士兵都塞着耳朵昏睡,根本听不见己方集合的号角声,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明军大胜。
徐达从抓住元军破绽做起,其“反客为主”的每一步,都牢牢把握着主动权。“乘隙而动”时,不乏一些险招,却又拿捏的恰到好处,收放自如。从整个过程来看,己方的“稳扎稳打”始于把握对方的“隙”,衍化为“渐进”,蜕变于小胜的积累,最终取得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