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情局特工南海翻船记

  • 唐国锋

        史蒂芬·斯坦尼克乘坐一条10米长的小船,正在菲律宾北部的海面上航行。乌云低垂,水色苍茫,这条小船在海上划出一条孤零零的白色浪迹。

        斯坦尼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这是2008年9月28日,他奉命前往中国南海的一个小岛侦察。此时,他面临的问题是:应该取消行动以躲避代号“海高斯”的热带风暴,还是继续冒险?他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由此,他和3名同伴从人间“蒸发”。直到12年后的今天,美国媒体才揭露了这段隐秘历史。而此时,他和同伴已变成中情局殉职人员纪念墙上的4颗无名“星星”。

    一次“经过计算的冒险”

        斯坦尼克是退役海军潜水员,潜水经验丰富,但不久前才获得船长执照。他的搭档是个叫迈克尔·佩里奇的年轻人,刚从商船学院毕业,在学校是足球运动员,如今刚接受过潜水员培训。船上还有杰米·麦考密克和丹尼尔·米克斯,都担任辅助工作。
        斯坦尼克驾驶的这条船是首次出航。这条船属于中情局海事部门,过去的几天里从马来西亚开到菲律宾,并一直沿着菲律宾海岸航行。中情局编好的故事是:一位日本客户购买了这条船,并雇用船员将船从马来西亚开往日本。如果在海上遇到军警检查,斯坦尼克可以拿出全套的文件来证明这个故事。
        他们真正的目的地是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北面的一个小岛,任务是在那里放置间谍器材以监视中国军方舰艇的行动。特工潜水员斯坦尼克和佩里奇的计划是:将这条民用船只开到小岛附近,然后带着伪装成岩石的间谍器材,用商业潜水用具在小岛海域潜水,将器材安放到水下,监视附近中国海军舰船的电子信号。一旦被中方或其他任何人抓获,他们会矢口否认与美国政府及情报部门有任何关系。放置器材的任务完成后,他们就返回船上,将船开往日本。在那里,他们会逗留几个星期,然后再返回小岛,取回已经搜集了情报的设备。
        在做出最后决定前,斯坦尼克仔细查看了船载气象雷达系统。当时,他们的航行路线正在“海高斯”的前进路线上。但按照气象预测,“海高斯”会突然大幅度转向,避开他们的航行路线。斯坦尼克决定冒险继续执行任务。用行话说,这是一次“经过计算的冒险”。
        “海高斯”并没有按照分析改变轨迹,而是向小船直扑过来。热带风暴巨大的能量瞬间把小船吸入风暴眼,无从逃脱。一名中情局特别行动部门的前成员说,中情局在船上放置有一个跟踪器。监控人员眼睁睁看着船进入风暴中心,信号最后就在那里消失了。
        这是一次失败的秘密行动,对失事者的搜救也无法公开。美军在这个地区派驻有军事人员,但没有得到通报,对整个行动一无所知,也没有参加任何搜救行动。中情局与日本自卫队协调,让日方派出舰艇寻找失踪人员,但最终连一件救生衣都没有找到。
        在斯坦尼克等人死后数月,中情局把他们的家人接到了华盛顿特区,让他们住在临近的弗吉尼亚州泰森角的一家酒店里。中情局不希望这些人在街头“自由行”,怕他们无意间泄露出来此的原因。中情局工作人员在一个私人房间和他们见面,告诉他们其亲人已在一项秘密任务中死亡。第二天,家属们参观了中情局位于兰利的总部,并见到了时任局长迈克尔·海登和海事部门人员。当天,他们还在白色大理石纪念墙边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在这道墙上有135颗星星,每一颗代表一名执行任务时死亡的中情局人员,有的有名字,有的匿名,但他们的死亡细节都是保密的。
    他们为“混乱的领导风格”而死

        斯坦尼克在海军的熟人说,他“很爱国也很有能力”,因其勤奋、能干而受到同僚赞赏。他当时冒险继续执行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要把一些间谍设备放在一个小岛上,也是为了要通过这个行动,证明中情局海事部门存在的意义。
        正式聘用斯坦尼克等人的是一家海运公司。他们的死亡证明,也是根据这家公司所聘律师提交的文件,由中情局悄悄签发的。这家公司成立于1983年,号称从事船舶买卖,但似乎从未在码头上看到过他们买卖的船舶。据一名中情局前雇员称,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中情局海事分部的“商业门面”,“我们是从头开始建立这些公司的”。
        中情局有一个特别行动部(SAD),下属负责执行准军事任务的特种行动组(SOG)和从事虚假信息发布与宣传的秘密影响组(CIG)。特种行动组下面又有三个部门,空中分部在全球范围内秘密地维持一支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组成的机队,其中有中情局运营的俄制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向中情局在当地的人员提供后勤服务。地面分部是中情局版本的特种部队,在中情局负责秘密行动的部门指挥下行动,通常与特工合作,有时也与美军协同执行任务。以往,这是海军陆战队士兵退役后的好去处,如今有很多三角洲特种部队的退役人员。相比之下,海事部门主要是在南美、西非和其他地方秘密运营一些船只,用来运送中情局特工或物资。一名中情局前官员说,海事部门正试图重新找到其存在感,而不是仅仅充当中情局地面部门间的“运输队”。此外,由于美国海军也在利用商业掩护下的船只执行秘密任务,中情局的海事部门还在与海军竞争,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斯坦尼克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展开冒险行动的。
        而在中情局内部,许多人将这次行动的失败归咎于当时的特别行动部负责人鲍勃·坎德拉。一名中情局前行动官说,他给下属很大的压力,要他们去执行那个任务。“他们其实不必死。他们执行了不必执行的任务。坎德拉的领导能力是如此糟糕,许多人为这件事批评他。”但是他并没有受到追究。
        坎德拉因“混乱的领导风格”饱受批评。在伊拉克战场上,他曾穿着一件“吐槽”味道十足的T恤,上面写着“我被埋在巴格达”。他被提拔后,“不靠谱”的情况更严重,一再把事情办砸。但正如中情局一名前官员所说:“他受到中情局特别行动部高层‘黑帮’的保护。”一旦进了那个圈子,就端上了铁饭碗。坎德拉最终还是因为能力不济而被调离特别行动部,去了奥地利维也纳的中情局情报站从事轻松工作。在那儿,他又一次因“混乱的领导风格”而丢官。但他还是平安退休了。

    被抓住了也许更“幸运”

        最近几年,中情局在中国南海的活动有增无减。2016年,中国海军在南海捕获了一条美国制造的海底无人潜航器,它正在监视附近船只的活动。五角大楼声称那是用来收集海洋数据的设备,要求中方还给美方。几天后,中方在国际水域将这一设备还给了美国海军。虽然这次间谍任务以“被俘”告终,但事件中并没有人死亡。分析认为,就像中情局在巴基斯坦等地大量使用无人机一样,如今它在南海的间谍活动已大量采用无人设备,以减少其特工的生命风险。
        12年前在风暴中丧生的佩里奇,与他的祖母感情很好。老太太听到孙子的死讯,哭着不肯相信,总是说孙子可能还活着,并说也许是被中国人抓住了。如果佩里奇真的被俘,那对他可能确实是件“好事”,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他在中情局的“前辈”命运可作为佐证。
        1952年11月29日,一架中情局C-47型飞机从韩国汉城(今首尔)起飞,在夜幕的掩护下飞过鸭绿江,进入了中国领空。飞机上搭乘的是中情局驻日本厚木基地的特工唐奈和费克图,他们此行的任务是用名为“空取器”的特制设备接此前空投到长白山地区的间谍李军英。这个所谓“空取器”由电动绞盘、缆绳和钩子组成,飞机超低空飞行时,把钩子放下去,可将地面的人和物品钩住吊上飞机。正当唐奈和费克图摆弄“空取器”时,地面防空炮火射来了。飞机栽向地面,两名飞行员当场死亡,唐奈和费克图紧急跳伞,被中国公安部队抓获。
        唐奈不知道的是,李军英早就向中国公安部门投案自首了。1954年11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唐奈无期徒刑,费克图有期徒刑20年。
        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直不承认此二人是间谍,狡辩称他们是美国陆军的“文职人员”。但是,两人被捕后,公安人员从他们身上缴获了美军绘制的二十五万分之一的中国吉林省安图县地图,上面还标有一个指向接头地点的箭头。唐奈也供认,他是1951年6月参加中情局的,当年12月被派往日本训练和空投间谍。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承认美国间谍唐奈和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中国政府对这两人宽大处理,于1971年12月对唐奈改判有期徒刑5年,费克图被提前释放。1973年3月,唐奈也被提前释放,案件告一段落。
        唐奈回到美国后,当了法官,第二任妻子还是个出生在东北的中国女性。他活到了2014年,以84岁高龄去世。相比之下,斯坦尼克等人的确是枉送了性命。(据《环球人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