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9月22日搭乘空军行政专机飞往澎湖马公岛视察 “天驹部队”,蔡英文在“天驹部队”装备的“经国”号IDF战斗机旁边发表了演讲。“经国”号战机在机棚“秀肌肉”,除展示“天剑”-2和“响尾蛇”导弹外,可瘫痪敌人机场的“万剑”导弹也首次在空防前线的澎湖亮相。
1999年,台湾秘密制定了“万剑计划”,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种空射机场跑道破坏武器,研制工作由台湾“中科院”负责。在论证阶段,台“中科院”认为研制空射机场跑道破坏武器存在动力、制导技术、子母弹技术等技术障碍,这些困难也是台湾当时研制“雄风”-2E巡航导弹碰到的技术障碍。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台湾当局秘密向美国军方提出要求,希望美国协助台湾研制这些武器。据悉,美国向台湾提供了JSOW、JASSM等防区外弹药的大体技术参数并向台湾派遣技术人员协助台湾研制“万剑”导弹。“万剑”导弹进气口在下方,未做隐身处理,整体隐身性能也不好。
在美国的帮助下,“万剑”导弹发展比较顺利,在本世纪初就完成了导弹的设计,2004年,“万剑”导弹的各子系统和部件完成了测试,在当年年末首次公开。从2004年年底到2006年,台湾“经国”号战机测评队开始对“万剑”导弹进行挂载飞行试验。2006年4月,“万剑”在台湾导弹试验场“九鹏飞弹基地”试射成功。2008年7月,网络上出现了台湾空中力量427联队第7作战队“经国”号战机挂载“万剑”进行飞行试验的照片,据悉,当时“万剑弹”已经进入应用性发展阶段,预计在2010年定型并投产,后来由于IDF升级计划的推迟,“万剑”的量产时间推迟至2014年。2014年1月,台湾完成71架“经国”号战机的改装计划,并首次公开展示挂载在“经国”号战机上的“万剑”导弹。
从“万剑”导弹照片来看,“万剑弹”的外形和德国KEPD 350“金牛座”防区外空地巡航导弹非常相似,采用了近年来防区外布撒器或空地巡航导弹的主流气动布局,其升力弹体的截面呈矩形,弹体上方设有两片可折叠的大展弦比弹翼,弹尾装有4片呈X型布置的梯形舵面,下方设置了发动机进气口,弹重约为1000千克。“万剑”导弹装备了一台台湾自行研制的“鲲鹏”涡轮喷气发动机,射程约为200千米。
“万剑”导弹使用的战斗部为子母弹战斗部,战斗部内装有多枚反跑道子弹药,子弹药分为装备破片弹头的子弹药和装备成型装药的子弹药,前者用于杀伤人员、破坏无防护目标和普通建筑;后者用于打击装甲目标和破坏跑道。“万剑“导弹一般在目标上空约为40米高度地方抛撒子弹药,据称,子弹药最大抛撒面积达60×1000平方米,装备破片弹头的子弹药有采用触发引信和定时引信两种,装备成型装药弹头的子弹药采用延时引信,钻进跑道一定深度才爆炸。“万剑”导弹采用惯性制导(INS)+GPS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飞行高度约为100米。国产500千克机载制导布撒器。
“万剑”导弹的服役让台湾地区空中力量首次拥有远距离打击地面高价值目标的能力,如果未来再引进“斯拉姆”ER+导弹,对地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万剑”导弹通过子母弹封控机场,并打击暴露在外的目标,而“斯拉姆”ER+则可以打击加固机堡、指挥所、弹药库等目标,瘫痪机场的战力。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种场景最多只会在先发制人打击或掌握制空权情况下发生,解放军的火箭军、空军和陆军远程火箭炮等远程打击力量基本不会给台湾地区空中力量机会,再加上沿海地区多层次防空火力打击下,即使F-16和“经国”号战机有机会发射一部分导弹,能够顺利突防的导弹也所剩无几。“万剑”未像“贾斯姆”、“金牛座”等导弹那样配备先进末端成像制导,仅靠GPS很容易被干扰。此外,沿海军用机场以及军民两用机场数量众多,一两个机场受损造成的影响很小。
“万剑”导弹实质上还是一款有动力防区外布撒器,这并不是什么多么“高精尖”的武器,大陆已经有多款这种武器公开亮相。
2012珠海航展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展出的“天雷”500千克无动力航空布撒器,最大射程已经达到80千米。
今年8月,央视节目走进中国兵器湖南云箭,其研制的机载布撒器首次对外亮相。节目之中透露,国产500千克制导布撒器射程超过60千米,至少可以配备6种战斗部,包括区域封锁子母炸弹,用于封锁机场、港口和交通枢纽。配备反坦克末敏弹,可以攻击和压制对方装甲集群,配备碳纤维战斗部,专用于摧毁和压制对方电网等等。这些都是无动力机载布撒器,如果加上动力系统,射程也可以达到“万剑”导弹的水准。(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