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的“航母梦”能实现吗?

  • 方晓志(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军事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报道,韩国计划开始建造新一代两栖攻击舰。不同于之前的“独岛级”两栖攻击舰,该型舰将搭载具备短垂起降功能的F-35B隐形战斗机,专注进行对空和对海作战,建造成功后或将成为该国第一艘专用轻型航空母舰。
        众所周知,航母作为当今技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制造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尽管韩国造船业在世界位居前列,但要建造属于自己的航母并形成战斗力,为时尚早。
    海军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韩国曾一度成为全球造船大国,这种优势也帮助其海军建设逐渐进入快车道,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未来现代化舰艇的建造计划,像KDX系列驱逐舰、KSS常规潜艇等一系列计划都是这时期推出的。
        冷战结束后,韩国把“攻势防御”作为其国防政策的核心理念,加快了大规模自主建造主力舰艇的进程,从2万吨级的“独岛”级两栖攻击舰,到“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再到世界最大常规潜艇KSS-3型潜艇,基本完成了其上世纪80年代末制订的计划。
        截至2019年,韩国海军已拥有68艘大型军舰,包括16艘潜艇、12艘驱逐舰、13艘护卫舰、13艘轻型护卫舰和14艘两栖作战舰艇,此外还拥有几十艘巡逻艇、水雷战舰艇和辅助装备,具有均衡全面的作战能力。
        总体来看,韩国海军日益增长的整体实力以及不断扩展的外围作战能力,都将使其远洋活动得到充分支持,也凸显出其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海域的存在和追求打造大洋海军的意图。
    “航母梦”的实践
        2007年7月,韩国首艘两栖攻击舰“独岛”号服役。这是韩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全通甲板式军舰,可搭载10架各类大中型运输直升机。随后,韩国从2017年开始建造第二艘两栖攻击舰“马罗岛”号。该型两栖攻击舰的服役,使韩国海军真正获得了使用舰载机作战的能力。
        由于“独岛”级两栖攻击舰的排水量只有2万吨,且只能搭载舰载直升机,作战范围和功能有限,这对于有着远洋需求的韩国海军而言,显然是不够的。为此,韩国决定将新一代两栖攻击舰LPX-Ⅱ进行大幅度调整,将其满载排水量增加到3万吨以上,大约是“独岛”级的两倍,尺寸设计也更大。
        此外,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在舰载航空力量配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除可携带垂直登陆作战所需的直升机外,还引入了16~20架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编成两个航空中队,从而极大强化了该舰的对陆支援和对海打击能力。一旦F-35B部署到位,其总体性能将远远超出目前其他国家服役的传统轻型航母,可以帮助韩国海军大大拓展任务范围,提高赴远洋执行各种海上作战任务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航母梦”,韩国政府还专门批准了新的驱逐舰和潜艇采购计划,将拨款60亿美元采购3艘能拦截弹道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以及3艘装备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新型潜艇,从而构建起一支由先进护卫舰、驱逐舰和潜艇等组成的战斗编队,预计到2030年前后形成作战能力。
        有分析指出,如果该计划如期实现,将极大提高韩国海军的整体能力,满足其“远期战力需求”,使之成为“平衡东北亚海洋力量的一大支柱”和未来韩国与其他国家博弈的重要军事筹码。
    航母对韩恐无用
        虽然韩国的“航母梦”强烈而执着,但受到经济实力、工业基础、地缘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航母梦”能否顺利实现还是未知数。
        首先,航母的建造对国家的整体实力有极高的要求,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目前,韩国民用造船技术在全球领先,但民用船只和军用船只的建造标准并不相同,此前韩国也从未建造过如此巨大的军舰。
        其次,资金限制也是韩国建设航母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航母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以2017年7月服役的“福特”级航母首舰“杰拉尔德·福特”号航母为例,造价高达130亿美元,获称美国“最烧钱”军舰。这还不算航母上需要搭载的武器系统的支出。
        此外,航母要形成战斗力,还需体系支撑,各种护航舰只必不可少。地处局势敏感的朝鲜半岛,韩国显然需要综合考量海陆空三军力量的均衡发展。因此,打造航母编队也对韩国的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最后,从地缘安全环境来看,对于韩国当前的战略需求来说,航母并非不可或缺。众所周知,世界各国发展远洋海军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足够庞大的海外利益,韩国显然没有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的迫切需求。更何况,在朝鲜半岛局促的地理环境中,航母无用武之地,韩国贸然启动航母建造,只会给半岛局势增加不稳定因素。(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