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辈的阵地

  • 上接2398期

    几位接线的战友都牺牲了,王振英二话不说,又是一跃冲出掩体,再次与死神搏命,与敌人抢时间!
        当找到第八个断头时,他被敌人发现,密集的弹雨向他倾来,打在他周围的子弹和炮弹浓烟四起,弹片横飞,他一只手臂被炸伤! 鲜血、疼痛他全然不顾,用尽全力气颤抖着拉紧两端线头,可是鲜血淋淋的受伤手臂怎么也接不上了线头!
        情急之下,他竟然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将两个线头艰难地送入嘴中用牙死死咬住,以身体作了导体连通线路。急速摇动产生的电话电流,从王振英嘴里通到全身,电得他浑身发抖,但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大脑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持电话畅通!英雄的意志在时间的毒焰中煎熬!几分钟后,接到反击命令的团预备队如猛虎下山,一个反冲锋夺回了七号阵!
        人在阵地在!人在指挥通!这就是我们感天动地的父辈!这就是我们父辈铁打的阵地!面对白台山,面对这道英雄们用血肉铸就的塔山防御铁壁,我不禁热泪盈眶!我,我得郑重地弯下腰来,向着白台山阵地,向着英烈、向着英雄的父辈、向顽强的信念和精神,鞠躬!
    惊心动魄的铁路桥,生死较量的阵地

        离开白台山,已是下午3点多了。但我们还急切地想找到和凭吊一下塔山阻击战另一个壮烈的阵地——铁路桥阵地。车穿过塔山堡村的土路,颠颠簸簸,驶向东南。饮马河边,我们停下车,徒步穿过这枯黄的荒草丛,来到了雄立在饮马河南北两岸的铁路桥废墩前。
        此地,是当年敌人踞守、并向我军进攻的出发地。战前,这桥上和沿线的枕木和钢轨,全被父辈们抢先拆掉,用作了我军的防御工事材料。当年的铁路桥早已废弃。在两座突兀的桥墩东面,另一座现代化的铁路桥上,正飞驰着京沈列车。四纵十师二十八团的父辈们,我们来了……
        肃立在这高耸的桥墩前,我们拍照,缅想当年此地狂飙般的冲击和反冲击,我们好像不是看客,轰然地坠入了1948年10月13日那血腥的时空!
        看啊,在铁路桥阵地前,发疯了的敌独立九十五师那些头戴大盖帽的军官,率领一批批敢死队,一波一波涌来……
        100米、50米,30米,敌人来了!这恐怖的景象,这凶猛疯狂的阵势,让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紧握的拳头几乎能攥出水来!我们急切地望着阵地上年轻的父辈们啊!敌人的冲击和炮轰,使得二十八团团、营、连之间的电话线路全部中断,铁路桥各阵地只能各自为战!
        你看啊,残酷的拼杀,使得坚守小茔盘阵地的一营二连一排,连伤员在内只剩下7人且弹药耗尽、与上级联系不上!而敌九十五师,一边冲锋一边竟用阵亡士兵的尸体搭建活动工事!敌人靠近啦!急得我们恨不得真的穿越时空,运送弹药!只见二连指导员程远茂,一跃起身,端起枪,对身旁的战士们大吼:“同志们!我们拼死也要顶住敌人! 子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捅弯了,用枪托!枪托打烂了,用石头!石头砸完了,用牙咬!”
        他身先士卒大声断喝:“拼了!”就端着刺刀,带着残存的战士呐喊着冲出了战壕……有的战士挥舞的铁锹,有的战士砸着石头,他们迎敌、拼杀、格斗、鲜血、死亡!在勇士们更强的意志力面前,自吹无敌的“赵子龙”师怂了,败下阵去。勇士们一直坚持到我二十九团的增援到达,胜利地守住了铁路桥小茔盘阵地!
        这是整整一昼夜的拼杀啊。这一天,是敌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进攻最凶的一天,也是对塔山存亡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整个塔山防御战线,不知有多少枪托被砸断,不知有多少刺刀被捅弯,不知有多少鲜血染红了饮马河水。仅英雄指导员程远茂这个连,当晚阵地清点人数,全连115人,只剩下18人!这只是一个连,这是整个二十八团铁路桥防御战的一个缩影……

        时空在交错。脑海中先辈在阵地上的拼杀,和眼前荒草孤墩的寂静,反差巨大。我们好像完全没有倒过时差来,这是70多年的“时差”啊!那高大的桥墩,多像一堵巨大的纪念碑,默默在此守候了70多年。它标识着我们父辈的阵地,坚如磐石!它见证着我们父辈的意志,如铁似钢!正是铁路桥阵地的锤炼,钢铁的四纵,又多了一面光荣的旗帜——塔山阻击战“守备英雄团”!父辈的荣光,我们的骄傲!

    狂涛卷血迹,悲壮打渔山

        尽管已是夕阳西下了,我们坚持去凭吊父辈当年最重要一处阵地——打渔山!
        站在夕阳下的打渔山丘前,一股巨大的悲壮涌上心头!1948年10月10日拂晓,塔山阻击战就在这里最先打响。凌晨3时半,敌人趁落潮之际,乘着汽艇,对打渔山岛进行偷袭。
        四纵在打渔山岛上仅有一个班兵力防守。战端一开,猝不及防,还没有来得及构筑好工事的打渔山本岛,就涌上了大批敌人!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面对数倍敌人,一个班的战士以一抵十,拼死搏斗,宁死不屈!班长牺牲!副班长牺牲!除负伤和少数几人退守第二个小山头苦苦坚守外,大部壮烈牺牲!
        敌人攻占了打渔山岛,会直接威胁我军西海口和塔山堡阵地侧翼安全。若敌人从海上登陆西海口,就可越过塔山,绕过高桥,直抵锦州外围!
        情况危机!战况更为凶险!纵队首长命令,拼死夺回打渔山,坚决把敌人赶下海!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亲自带领一个团去完成这样一个关系到塔山生死存亡的任务!
        打渔山小岛只有在落潮时才能与陆地相连,涨潮时即成孤岛。敌人正是趁着退潮时分攻上小岛的。四纵二十九团冲到打渔山阵地前,发现海水涨潮,淹没了登岛道路,敌人也被困在了岛上,双方只能隔海对峙!
        傍晚时分,潮水退去,和敌对峙一整天的四纵二十九团终于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勇猛向前!打渔山枪声大作,血色满天!残酷的拼杀,竟把这里海水染成了血水!终于,小岛又重新回到四纵的手中! 此后,这个东海岸阵地,也由原来据守的一个班,增加为一个加强连!打渔山阵地成为塔山战线一枚海岸钢钉,敌人,再没能从此前进一步!
    父辈永远的阵地,儿女永远的家乡

        4月3日,11位英雄父辈魂归塔山的日子,来了。塔山堡北面那个高地,是当年“塔山英雄团”即三十四团指挥部所在地,当然是我们父辈的阵地。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烈士陵园、老战士墓地,都建在这里。
        纪念馆整体建筑是一个圆形堡垒,它是一座精神建筑,是一座永远攻不破的堡垒,是凝固英雄史诗的殿堂。烈士陵园有高耸的纪念碑、有牺牲在塔山747名烈士的英名墙和烈士骨灰合葬墓,也有四纵司令员吴克华等八位老将军的墓和碑。这是一座聚集不朽英灵的静园!而塔山阻击战参战老战士墓地,就伴在烈士墓旁,这里,已经成为英雄魂萦梦绕的故乡……
        庄重的时刻来了。一队扎有黄黑两色花的灵车,载着11位塔山英雄父辈的灵骨,驶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烈士陵园区。
        陵区内一片肃穆,松涛呼呼作响。圆形堡垒状的纪念馆顶端平台广场,站满了前来祭奠英烈和英雄先辈的葫芦岛市民、各界群众、少年儿童、解放军官兵和塔山老战士后代们,人数达600多人。
        公祭烈士仪式开始了。肃立中,我们随着动作整齐划一的礼兵,抬着献给英烈的花篮,庄重地、一步一台阶地走向英烈纪念塔,走向那座刻满英烈名字的碑墙和那座圆圆的烈士合葬墓!
        记住吧!英烈们!不能忘啊,英雄的父辈!看着刻有747名烈士的英名墙碑,我心痛啊!哪止这747名烈士啊,那场大战,我们伤亡了3000多名战士,有多少不知了姓名啊!牺牲的时候才20岁左右,他们没有留下后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父亲的幸存。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他们同样就是我们的父辈。他们没有儿女,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的直系儿女!想到这里,我再也不能自持,不争气的眼睛,已经泪雨滂沱!
        我在心中大喊一声:塔山父辈们!儿女们来看望您们了!我们的父亲来与您们作伴了!塔山是您们永远的阵地,从此也是我们做儿女永远的家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