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 宋玮 葛健豪
距离2020年美国大选投票日仅剩一个多月时,特朗普依然在全国民调中大幅落后于拜登,但在摇摆州的民调中缩小了差距。对于9月底和10月将要进行的三场总统级电视辩论,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无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特朗普能做到对拜登的一击致命吗?来看看历史案例。
尼克松VS肯尼迪:
都是颜值惹的祸
1960年时任副总统尼克松对战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的电视辩论,初步奠定了大选电视辩论的形式:一共四场,每场时长1小时,候选人各有8分钟时间作开场陈词,回答完提问人的问题后,各自作3分钟的结辩。
辩论前,尼克松和肯尼迪的民调结果相持不下,但到了聚光灯下,肯尼迪风流倜傥,侃侃而谈,从容论道;而刚做完手术又拒绝化妆的尼克松则看起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远不如肯尼迪上镜,在“颜值”上吃了大亏。
尽管尼克松的从政经验更为丰富,但鲜明的形象差异使肯尼迪赢得了更多选民的青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是对这次“滑铁卢”心有余悸,尼克松在1968年和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都拒绝电视辩论。
197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杰尔拉德·福特决定举行电视辩论,以挽救民调落后的局面。此后,大选辩论才成为选举中的一项惯例,并延续至今。然而在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的第二场辩论中,福特断言“苏联没有统治东欧,而且在我的任期内不会发生”,无视冷战阴云下的事实,令主持人都不禁感到吃惊。福特在任期间政绩平平,这一尴尬时刻无疑加深了选民对他不懂外交的印象。
卡特VS里根:口才魅力至关重要
1980年,由于卡特总统拒绝与独立候选人约翰·安德森辩论,卡特与共和党候选人里根最终仅举行了一场辩论。此外,辩论形式也作了调整:取消开场陈词,直接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辩论分上、下半场,每场辩论有特定议题。
里根在竞选期间被指鼓吹战争,但曾有演员经历的里根在镜头前收放自如,用幽默感征服了美国人民。当卡特摆出观点和论据加以批评时,里根总回以一句俏皮话:“你又来劲了。”
里根提出的问题“你的生活比4年前过得更好了吗?”直指卡特整治经济不力的软肋。他还在1984年的选举中故伎重施,间接夸赞自身执政成果。里根在两届选举中均以大幅优势胜出,归功于其说话技巧和个人魅力。
20世纪80年代,美大选电视辩论渐趋体系化。1987年,受民主党和共和党联合资助的非营利组织——总统辩论委员会建立,接替原先的妇女选民联盟来负责组织正副总统级辩论的场地、时间安排等事宜。
老布什VS克林顿:懂经济者胜
1992年,老布什是美国第41任总统,任内以碾压之势打赢了海湾战争,还亲历了苏联的解体,处理了苏联解体后的善后事宜。
这年8月17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休斯敦举行,老布什民调落后克林顿20个百分点之多,又被受邀发表演讲的初选手下败将、社会保守主义者布坎南落井下石。逆境之中,老布什请詹姆斯·贝克做白宫幕僚长,同时请他领导竞选活动。随后老布什的选情起死回生,并准备通过电视辩论在外交问题上重击克林顿,逆转与克林顿的民调差距。
然而,第二场总统级辩论采用市民会议的形式举行,即把提问者由媒体改为抽样选出的209位选民。对经济问题比较陌生的老布什,被现场选民的一个债务问题激得瞬间语无伦次,被提问者多次打断。此时,富有朝气的大帅哥克林顿挺身而出,回答了这个问题,说出了他做州长时,如何处理债务问题对民众的影响,顿时听众欢呼雀跃、备受鼓舞。老布什垂头丧气,不停看表,恨不得钻进地下。
大选前四天,对老布什的致命打击再次出现——里根时期的“伊朗门”事件再次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上,成为压倒老布什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为戏剧性的是,由于独立参选人、亿万富豪罗斯·佩罗拿走了将近2000万张选票,导致在很多州克林顿都以微弱优势变成了第一名,拿走了全部的选举人票。结果在最后算选举人票的时候,老布什只拿到了168张选举人票,而年仅46岁的克林顿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竟然拿到了370张选举人票。(据《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