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倩 徐斌如 李宁
刚进入10月中旬,全国多地就已在初秋的季节体验了深秋的温度,而海南岛受台风“浪卡”影响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降温,漫长夏季终于显现出即将结束的迹象,这也给长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文昌航天人带来了一丝慰藉。
10月14日早晨,台风“浪卡”在一夜猖獗后离开了文昌区域,文昌发射场内各系统也恢复了正常工作。氦气源库内,三个穿深蓝色工作服的化验员在两人高的氦气瓶车旁取样,崔广军时刻注意着天气变化,内心祈祷次日晚上液氧化验时也能遇到一个无风无雨的好天气。
文昌发射场
化验系统最忙的活计
和发射场里的大多数航天工作者不同,崔广军每天需要和低温燃料打交道,他负责的低温燃料化验组主要负责液氢、液氧、液氮等低温推进剂的化验工作。低温组组长,是发射场化验系统最忙的活计。
在化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协调人员、优化流程考验组长的统筹能力,物资需求申请、测试报告审核、人员培训、考验组长的专业能力。但再复杂的工作经过崔广军的“过滤”后,都会变得井井有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期间,整个低温化验组忙得热火朝天。与去年底的长五复飞和长五B首飞任务相比,这次任务由于流程变化,化验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液氮液氧的全系统露点监测,管路的置换化验,液氢液氧的出厂化验、加注前化验……每天几十个化验样品,让本就人手不多的低温组应接不暇。崔广军要求大家在每次化验前尽量发挥主动性做好准备,根据化验时间、化验数量合理安排取样化验顺序,安排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有效缩短了工作时间,让整个低温化验工作井然有序。
作为组长,除了统筹组内工作,崔广军还尽己所能去化验现场当安全员,实际上是哪里人手不够就去哪里帮忙。在化验系统工作的五年里,崔广军在四种推进剂岗位待过,如今,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他四处“打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有法,
让每个组员都能独当一面
除了化验工作,崔广军还很注重对组员的培养。在两次发射任务之间短暂的间歇期,他会针对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对于新来的操作手,他的培训侧重点在操作规程和标准文件;对于有经验的操作手,他会让他们去研究更深层的仪器原理。
谈及人才培养,崔广军说:“人才培养很重要,因为我不能永远在这个岗位上,必须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化验员,让每个操作手的资质都够格成为负责人的后备人选。”对于组员来说,崔广军不仅仅是组长,更是良师。因为他教给大家的除了如何做对、做好化验工作,还有如何不断进步、完善自己。
为火箭的成功腾飞
保驾护航
研究生毕业后,崔广军在化验系统工作的四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航天煤油中的芳烃含量》《分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的影响因素研究》《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色四氧化二氮中微量铁的改进研究》都是他在不断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法后写出的论文。
崔广军说:“学术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善于捕捉科研工作中的细节。放到我们这些发射场的技术骨干身上,就是要从岗位出发,多思考多突破,不满足于岗位现状,因为看似一个小问题的研究说不定就会带来岗位工作的大的改进。”
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教会组员学习成长,不断优化化验方式……崔广军用他的严慎细实带领着整个低温化验团队不断前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化验任务,为火箭的成功腾飞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