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博
战争片和游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警报骤然弹出,司令官一声令下:“全员进入一级战斗戒备状态!”这种情况现实中自然也有,但却不是一个人简单地发个命令就行。
各国都用战备等级来为军队的作战准备程度划分级别,具体衡量备战这根“弦”什么时候应该“绷”多紧,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部队又该如何应对?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部队的指挥和控制结构应该有多完整,武器装备、后勤储备、人员配置、战斗和政治训练水平又该有多高?
美军的五级战备体制
在美国的军事理论中,与战备等级相对应的概念是警戒状态,细分为高警戒紧急状态和防御准备状态。
高警戒紧急状态一般是针对敌方洲际弹道导弹来袭而言,意味着最多半小时后你就能亲眼见到蘑菇云。迄今为止,美国还从未经历过高警戒紧急状态战备。
防御准备状态相比之下则要常见得多,电影里的“进入一级战备”,就是指这种战备制度。防御准备状态一共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五级为最低。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可以提升某一特定区域或军种的战备等级,也可以命令全球美军提高戒备,不过后一种情况并不常见。
美军最初的防御准备状态拥有九个等级:三级戒备下还有A、B两种细分等级,四级下有C和D,一级戒备之上还有两种“紧急状态”:“防御紧急”,以及最高的“防空紧急”,一般指苏联轰炸机已经飞到加拿大或格陵兰岛上空了。
为了避免使演习命令与实际的作战命令混淆,五角大楼频繁使用各色代号和隐语来描述战备等级,再加上保密因素,美军的战备等级长期以来一直颇为神秘。直到最近几年,美国才解密了其核心力量——战略空军司令部(SAC)在上世纪60年代的战备情况。
防御准备状态体系的最低一级是五级,反映了“和平时期的正常情况”,但SAC从来没享受过这个待遇,自成立以来,美国的战略空军部队一直保持在四级战备状态,预警机、侦察机和空中加油机每天都要进行巡逻。
向上一级,三级战备意味着所有的战斗人员都需要集中在基地,时刻准备驾机疏散。基地的安全警戒加强,洲际弹道导弹开始加注燃料,发射人员24小时值班,导弹的空中指挥所和无线电中继飞机也做好了起飞准备。
二级战备要求战略空军“全员戒备”,所有的人员、轰炸机和导弹都要准备就绪。除了正在执行空中警戒和指挥任务的飞机,其他所有飞行都被停止,好为轰炸机部队让出航线。军官们还将向那些准备执行第一波攻击的机组人员分发作战文件,里面列出了他们的攻击目标和飞行航线。洲际导弹部队将停止一切不必要的通讯,指挥官打开保险柜,确认装有导弹发射密钥和总统密码的信封平安地躺在里面,并随时准备撕开它们。
如果美军进入一级战备,轰炸机和加油机的机组人员就将坐在飞机上,启动引擎,等待起飞命令。导弹部队要在发射控制台前就位,战备状态不降级不能起身离开。用于发射导弹的发电机也要启动。核战争迫在眉睫,请尽快前去最近的避难所。
一棵树都曾触发高级别战备
迄今为止,美军尚未进入过一级战备状态,但有过几次很接近的情况。在1962年10月16日至28日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武装部队,除了驻欧的美国陆军,都被命令进入三级战备状态,战略空军司令部则奉命进入二级戒备。10月22日,SAC下令B-52轰炸机进入空中警戒状态。第二天,紧张局势加剧,SAC接到命令,随时准备打击苏联境内的目标。
空军记者斯蒂芬妮·里特写道:“飞行员驾驶着满载核弹的庞然大物在空中连续飞行24小时,然后会有另一组机组人员沿着相同的路线继续飞行。”行动代号“铬穹”,目的是总是保持一定数量的轰炸机在空中飞行,以免被敌人的突然袭击全数困在地面上。局势最紧张时,随时都有65架B-52在空中待命,时刻准备飞向苏联。
除了出动飞机之外,还有10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处于警戒状态,等待白宫的发射命令。1962年11月20日,美军重返四级战备状态。
此后,美军又有几次提高战备等级。其中,1976年8月,朝韩非军事区中的一棵杨树引发了杀气腾腾的对峙,驻韩美军进入三级战备,五角大楼调动了战略轰炸机和航母战斗群。2001年“9·11”事件中,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下令将防御准备状态级别提高到三级,并随时准备提高到二级。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军最后一次调高战备等级。
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情况。美国作家安妮·雅各布森称,1960年10月5日,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刚投入运作不久的雷达站突然记录到几百枚来袭导弹从地平线上飞过。计算机估计,在导弹击中美国之前,北美防空司令部有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发射导弹进行反击。
一级战备命令下达了,值班军官联系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负责人以获得授权,却联络不上。他们随后接通了渥太华的加拿大副司令,副司令认为苏联不太可能此时发动核大战。在紧急联系图勒基地的同时,一些人瞥了一眼窗外,地平线上出现了一轮满月。新研制的格陵兰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显然是把月亮当成了核导弹。
枕戈待旦的北极熊
冷战时代的苏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战备状态。最近解密的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就描述了1982年,也即巅峰时期苏军的实力:苏军能在11天内动员其全部210个师实施作战行动,其中最精锐的部队,包括国内的5个空降师和驻东欧、阿富汗、蒙古的35个师一直保持着齐装满员状态,几乎不需进行动员,便可以在36到60小时内完成标准战备行动并从驻地出发;另外42个师可以在2至4天内完成动员和部署,若干华约盟国的师也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做到。在西欧方向上,苏军可以在10到11天内将第一、第二梯队的进攻部队部署到位;在远东,25个苏联师将在7到9天内准备就绪,全部56个师将在50天内彻底备战完毕。
这是真正的“枕戈待旦”。二战的惨痛教训使苏联的军事理论和实践都极度强调对突然袭击做出反应,他们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联和俄罗斯启动一级战备的次数不少于100次。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导弹竖起来,启动一级战备,随时应战。(据《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