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人本色在脱贫攻坚一线闪光

  • 汤文朕 王志明

        “真扶贫,扶真贫,能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为后代造福,也是一辈子的幸福。”短短一年间,龚奇已变成地地道道的“岐岭人”,军人的担当指引着他在扶贫路上继续前行,当地干部群众对他赞不绝口。
    保持本色,
    用服从开辟人生“新战场”
        1992年,龚奇高中毕业后,从江西省金溪县参军入伍到原南京军区某特种舟桥部队服役。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勤奋学习,参加全军统考,被解放军某工程学院录取。服役期间,龚奇曾荣获计算机技能竞赛三等奖以及电子对抗学术优秀撰稿人等荣誉,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知识,取得法律本科学历。2008年,龚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被安置在江西省金溪县司法局,成为一名政法干警。转业后,他刻苦钻研法律业务,顺利通过全国司法资格考试,从一个法律“门外汉”变成“法律能人”,先后在司法局办公室、园区司法所、普法办等岗位工作。
    不畏艰难,
    用担当改变村容村貌
        “组织需要,我就上。”2019年8月,他来到金溪县合市镇开辟人生“新战场”——担任岐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初到岐岭村,龚奇被眼前薄弱的村基础建设震撼。村委会杂草丛生,7个村小组都是砂石路,下雨天泥泞不堪。看到这样的情景,龚奇说:“一定要先为群众修好路!”
        龚奇在岐岭村住下了,几天的时间把七个村小组都跑遍,初步掌握全村基本情况。经过积极协调,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先后硬化村委会前操场,修建通往7个村小组的水泥路,挖沟刷墙,整个岐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扶贫,
    用真心为民寻求脱贫致富路
        驻村后,龚奇每天走村串户拉家常,掌握民情,帮贫困户出主意、找致富之路,引导他们发展产业。经过调查摸底,龚奇发现岐岭村主要种植水稻,产业单一,要是遇上“上半年水灾,下半年旱灾”的恶劣天气,村民收入难以得到保障。要脱贫致富必须靠集体经济,龚奇几经思虑,多方考察,为村委会起草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村委会承包八十亩荒地,种植马家柚,套种西瓜,提高收益,将收益的30%分红给贫困户。
        在龚奇带领的驻村扶贫连心小分队的努力下,2019年底有6户21人脱贫,截至目前,最后1户贫困户已脱贫“摘帽”。  
    发挥特长,用法律精准扶贫
        刚驻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日,贫困户江某华就到村委会找龚奇:“龚书记,听说您是律师,快帮忙把我儿子从看守所救出来。”龚奇看着心急如焚的江某华,忙安慰他不要着急,把事情说清楚。原来他儿子江某军因涉嫌诈骗罪被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江某华是2015年脱贫的贫困户,本人患有多种慢性病,其妻子徐某女患有视力一级残疾(眼盲)。了解情况后,龚奇马上给他申请法律援助,联系某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为江某军辩护。
        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进行访问调查和普法宣传已经成为龚奇生活的常态。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各种生活困难和法律问题,并针对当地的土地纠纷、婚姻纠纷等法律需求,为村民制作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长廊,将村委会变成法律明白人宣传阵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