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波兰人守规矩,比登天更难

  • 黎二千

        对于规则,波兰人有一套自己的哲学——真正的聪明人不拘泥于规则,反而懂得狡猾地从条条框框中脱身,甚至打破原有规范。
        波兰语中,“骗子”和“滑头的人”的近义词,不是卑鄙小人,而是“神通广大”。为达到目的而使用关系、哄骗甚至非法手段的“小混混”行为,换在别的地方,可能会被人议论、鄙视甚至举报,但在波兰,这种做法反而广受尊重。
        波兰最厉害的“小混混”当属首都华沙人,他们认为处事圆滑是一种魅力,歌手格热修克在1963年还把“华沙混混是世上最厉害的混混”写成了一首歌。
        我在德国留学的朋友,就经常惊讶于他的华沙同学的狡猾:因为睡过头错过上课,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假病历单请假;要买车却没达到规定年龄,就挪用别人的护照来顶替自己。
        每当被问“这样也可以吗”,华沙人都会报以一个胜利的微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华沙街头,更是处处可见违规行为。禁止噪音的路段上,街头演出进行得正热闹;当街饮酒被明令禁止,提着酒瓶的醉汉却照样在街上摇晃;司机们也常常随心所欲,只要没有摄像头,抄小道、超速、切线变道都是家常便饭。
        以“混混”闻名的华沙,连城市规划也不按常理出牌,称得上杂乱无章,不过处处让人惊喜,甚至突破了普通城市的定式——灰暗建筑林立的耶路撒冷大道旁,突然出现15米高的人造棕榈树;滑雪场不建在郊外,却在城市中心;维斯瓦河边有热带风情海滩,瓦金基公园的肖邦音乐会上还能出现自由穿梭的小鹿。
        不按规则出牌的办事方式,注定了波兰人的创意也与众不同。在艺术创作上,他们经常跳出大众思维模式,另辟蹊径。为宣扬性别平等,广告人Dawid Szczepaniak为色情杂志策划了重读女性故事的“最后一期”,希望人们在杂志停刊后不再以这种途径了解女性。这期“新颖的”成人杂志在网络上轰动一时,并斩获了戛纳国际创意节两座狮子奖杯。
        波兰人不守规矩,其实严格来说,他们是不爱守别人定下的规矩。
        与其他国家不同,过去几百年间,波兰基本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长期活在别人的规矩中,只有打破规矩才有可能战胜对方。
        二战中,正面战场的失败,让波兰人学会了在纳粹占领区更聪明地搞些小动作,声援游击队的战友。他们在建筑物和街道角落里喷上暗语标记,比如字母P和W组合,意味着“战斗的波兰”。在纳粹运营的公司墙上画上乌龟,提醒里面的工友磨洋工,拖慢出货速度。
        这种小打小闹式的反抗,不一定对战斗有实质帮助,但是至少达到了表达不满的目的,也时刻提醒波兰人,对不满意的事情要积极行动,情况才可能变好。
        战后几十年间,物资贫乏,生活艰难,行为稍有不当就会惹来麻烦。波兰人按捺不住躁动的情绪,把对时代的不满发泄在艺术上。年轻人投入到对摇滚、朋克音乐的狂热中;海报艺术在废墟的裂缝中野蛮生长,严格的审查下仍产生了许多用意深刻而锐利的作品。
        现在的波兰人已经走出了历史阴霾,但吵吵嚷嚷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鼓励观点不同的争论,原来的办法行不通时,“混混”的聪明才智就需要登场,从一团乱麻中整理出头绪。
        不拘泥于规则,顺应潮流又提出质疑,让波兰人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波兰人的小聪明和大冒险精神: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应对新挑战。
        遇到难题,就动点脑筋,默念几次“事情总会被解决的”。(据《看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