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曼谷上万人聚集抗议,要求王室改革

  • ⊙作者 曹然                   

    泰国王室的稳固与脆弱

        2020年10月19日晚,泰国首都曼谷多地再次爆发大规模政治集会,整整一个月前,上万人聚集在泰国王室控制的枢密院办公室外,要求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和人民对话,人数规模创下2014年军事政变以来示威活动之最。熙熙攘攘的人群,大约一半是学生,一半是市民。他们呼吁68岁的国王不再支持军事政变,回避与军方的“互利”关系,甚至废除“亵渎王室罪”。
        由于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泰国总理巴育当地时间10月15日凌晨签署公告,宣布泰国首都曼谷地区由当天4时起进入紧急状态,并授权副总理巴威为紧急状态法执行的负责人。
        作为当前泰国最重要的反对派领袖之一,阿努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示威活动中,学生的大规模参与、直接要求王室改革的态度,都是此前运动所未见的。在一个批评王室就会面临刑事指控的国家,这更显得不可想象。
        “如果我们考虑王室从军方及支持者那里获得的力量,可以说王室的地位依然十分稳固;但当你考虑当前民众的呼声时,泰国的君主制又显得特别脆弱。”京都大学教授、《京都东南亚评论》主编帕万说。
    年轻人走到了前台

        10月16日,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第一次与示威活动正面相遇,年轻的抗议者们试图阻挡国王的车队通过。他们高呼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的口号。警方发言人随即指出,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亵渎王室罪”,最高量刑或为终身监禁。泰国民主运动中罕有针对王室的情况,直到2020年。
        “和深受人民爱戴的老国王相比,新国王非常不受欢迎。”阿努颂介绍了示威者的立场。“老国王”指四年前去世的普密蓬·阿杜德,他生前担任泰国国家元首70年,为世界史上在任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
        头顶“平民国王”光环的普密蓬也是《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富君主”,他拥有泰国最大的水泥公司、第三大商业银行和曼谷核心地段的大片土地,持股全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不用纳税、不受审计、利润不上交国库,但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却得到公共资金扶持。
        著名泰国史学家通差曾总结泰国王室合法性的两大来源是亲民与政治中立。它们部分由1932年民主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的法律约束,部分则依赖王室的道德选择。
        举例而言,2017年前的泰国宪法规定君主在海外旅行时必须任命摄政王代行职权,由此限制国王离开自己的国土。而普密蓬的自律远远超出法律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公众面前,足迹踏遍泰国各地,不间断和民众直接沟通。
        在政治中立上,普密蓬也有自己的判断。1973年的民主运动中,当示威者遭到军警驱赶,国王选择打开皇宫接纳人民避难。自1994年起,他利用每年的生日演说批评政治,成为泰国政坛的“保留节目”。
        阿努颂在泰国南部考察时发现,当地民众对政府颇有意见,但却将身为佛教徒的普密蓬当做神一般的人物崇拜。帕万看来,国王作为“人民保护神”只是一种幻象。
        “1936年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在制度上却始终未能实现。”帕万说。建立君主立宪制时,泰国国情与英国相去甚远,军队保守力量强大,与民选政府矛盾重重。从那时起至今,泰国已发生21次军事政变。
        2006年,时任总理他信的民选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对他信的改革政策不满的王室保持了微妙的沉默。已经厌倦政变的泰国社会由此开始明显分裂。此后,以往每年只发生个位数的“诽谤王室罪”案件激增到每年数百起。支持他信的民间运动红衫军将王室视为政变推手,与支持君主制的黄衫军冲突不断。
        2008年,一位黄衫军成员在冲突中不幸遇难,诗丽吉王后携公主和陆军总司令出席葬礼。两年后,当红衫军成员受攻击遇害时,王室却没有反应。红衫军指责国王没有保持“偏向人民的政治中立”。紧接着,在2014年的又一次军事政变中,国王又一次沉默。“为了在受到质疑的情况下维持自己的统治权威,王室和政变的军方形成了新的互相依靠的关系。”帕万分析称。
        普密蓬于2016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玛哈·哇集拉隆功将这种关系公之于众。2017年4月,新国王和2014年政变后上台的巴育政府达成重要合作:批准军方提出的新宪法。法律允许军方任命250人的参议院,并对总理选举拥有投票权,消解了民选议会对政府人事的掌控。
        “过去,军事政变一般持续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以选举建立民主政府。但这一次,军政府试图自行长期执政。”泰国玛希隆大学政治学教授潘查达·西里文纳布指出。
        法案同时规定,君主在海外旅行时无需任命摄政王。和父亲的“亲民”不同,玛哈·哇集拉隆功自继位以来长年旅居德国,并且因为王妃诗妮娜的册封和废黜拘禁引发了诸多争议。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继续居留德国,并前往慕尼黑机场迎接出狱的诗妮娜,也成为又一轮抗议的导火索。
        此外,巴育政府时期通过的《皇家财产法》,赋予国王对皇家财产局的完全控制权,该机构代管约300亿美元的财产。2019年10月,国王还获准将两支军队直接置于他的控制之下。
        法政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阿努颂原本只是参与保释示威学生的活动,在2017年修宪后成为泰国政治反对派领袖。“那时我们还是希望能通过宪法让军政府过渡为文官政府。”阿努颂回忆道,“但在2017年的事情之后,我得出了结论:我们必须要求宪法的重新修订。”这也是2020年的示威者们提出的主要诉求之一。
         “这场运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年轻人走到了前台,”帕万指出,“他们出身于世纪之交,那时对老国王的崇拜已经褪色,因而他们对于君主制没有什么畏惧感,只知道新国王的种种桃色新闻。”
        通差曾将泰国的君主制及反君主制力量形容为“房间里的两头大象”。虽然君主立宪没有充分的政治保障,但由于老国王的稳定执政,社会总体不关注对王室细枝末节的质疑;又因为刑法对“诽谤王室”入罪的规定,王室通常听不到对君主制的批评。但在2020年,这两头“大象”开始了激烈碰撞。
    中产阶级在观望

        10月19日,泰国总理巴育首次对示威活动释放积极信号。其发言人表示,国会将探讨是否可以在11月1日正式复会前召开特别会议,以解决示威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发言人还指出,“政府没有镇压示威的计划。”但事实上,针对示威者的逮捕行动并没有停止。另一边,玛哈·哇集拉隆功国王依然保持沉默。16日,他在国家电视台发布了一段预先录制的视频,并未评论示威活动,只是再次提及一贯的观点:“泰国需要爱国,爱君主制的人民。”
        目前而言,一个多月的街头运动并不意味着泰国君主制统治受到了根本性威胁。作为示威者与政府间的协调人之一,与议会、军警联系颇多的阿努颂坦言,他并不认为政府公职人员中有运动的支持者或同情者。与此同时,支持王室的黄衫军群体重新出现在街头。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有目击者表示为数不少。
        阿努颂称,近期示威的参与者除了学生,还有市民和农民群体,特别是贫穷人群。但帕万指出,作为泰国社会政治参与的决定性群体之一,泰国的中产阶级尚未改变对王室的支持。
        “中产阶级如何对待民主,主要取决于对其自身经济、政治利益的影响程度。”他的研究指出,他信执政时期摆出的“穷人政府”姿态损害了中产阶级利益,使这个群体的多数在2006年军事政变中选择支持王室和军方。但如今,这种联合出现了更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出于对稳定政治、经济环境的认可,泰国中产阶级2014年至今都基本支持巴育的军事政变和军政府。但另一方面“随着王室继承和新国王带来的不确定性,中产阶级觉得没有了普密蓬国王,君主制在动荡时期已不能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因而,帕万观察到,一些曼谷富裕市民正试图观察和理解当前针对新国王的示威运动。
        泰国君主制的未来将向何处去?阿努颂认为,街头运动最终要回到议会上,通过合法方式制衡政府。今年被军政府解散的议会第三大党未来进步党就以捍卫君主立宪制为原则,反对王室直接控制军事力量。
        “泰国是复杂的资本社会,有中产阶级,有各种社会力量,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政府是不可行的,我们只希望施加压力,通过现有的政治体系加以改革。”阿努颂表示。
        帕万则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泰国政治一直未能在“君主”与“立宪”之间形成制度性的解决方案,“如今再走中间路线、期待君主制自我现代化,很难想象这是可行的”。他预测,泰国局势未来的发展,或走向君主权力更大的“单一君主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或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最终“走向共和”。(据《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