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立军
二战期间,苏联海军整体表现一般,未给予德国海上交通线致命打击,但两获“苏联英雄”称号的苏联海军少将沙巴林是个例外,他曾击沉敌舰艇32艘,自己却毫发无损,被纳粹水兵畏称为“海上恶魔”。
初生牛犊不怕虎
沙巴林,1914年生,1936年加入苏联海军,参加过1939年苏芬战争,1941年8月参加伟大卫国战争。
1941年秋,还是少尉的沙巴林担任TKA-12号鱼雷艇艇长,该艇与TKA-11号鱼雷艇在冰冷的巴伦支海上发现德军护航编队。俄总参军事学院军史研究所副处长伊留申描述:“通常,这种编队护送两类舰艇,一是由扫雷舰改装的运输船,另一种是猎潜艇,德国猎潜艇航速快,又有20或30毫米速射炮和深水炸弹,很不好对付。”可沙巴林并不害怕,他指挥两艘鱼雷艇接近到离德舰300米处,快速发射两枚鱼雷,然后施放烟幕,接着急剧改变航向脱离,使德军无从还击。事后了解到,沙巴林击沉了德国一艘大吨位运输船,船上有2000多名正开赴北极前线的德军,他们全是精锐的山地兵。
伊留申介绍:“沙巴林打仗从不墨守成规。他竭力提高鱼雷艇的隐蔽效果,让艇身涂抹与海岸峭壁相近的灰色,如果鱼雷艇零速度停在岸边,敌人很难捕捉到它的踪迹。”
勇闯德军老巢
1944年秋,苏联北方舰队奉命突击德军占领的芬兰利纳哈马里港,将登陆兵送上码头。舰队司令戈洛夫科命令沙巴林大尉率领第一批快艇穿过港湾。
伊留申介绍:“进入港口的航道是个狭窄的峡湾,被德国人称作死亡走廊,因为这里有配备从210毫米到20毫米各种口径火炮的炮台,还有很多机枪巢,崖壁间还有鱼雷炮台。”
尽管如此,沙巴林仍在开战前三天将一批登陆兵秘密运到离港口不远的克列斯托夫角,“等到攻击发起后,这支奇兵从陆路绕到炮台背后进攻,很快解除了德国卫戍部队的武装,接着调转炮口,向港内的德舰射击”。此时,沙巴林指挥的苏军艇群已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利纳哈马里湾口,等到炮台攻克的消息传来,他立即下令突击。
沙巴林面临的最复杂任务,是如何让搭载登陆兵的船舶沿着狭窄走廊进入利纳哈马里湾。他身先士卒,指挥鱼雷艇开在编队最前面,残余的德军拼命开火,所幸一发没有击中。在沙巴林大尉率领的鱼雷艇后面,苏军鱼雷艇鱼贯而入。沙巴林此时调转船头驶出港湾,很快又带来第二批装载着登陆部队的船舶。就这样,将552名登陆兵顺利送上利纳哈马里码头。
正是沙巴林的成功指挥,苏军得以在北极地区占领关键港口,并到1944年11月1日顺利结束北极战役,堵住了德军经芬兰撤往挪威的企图。法西斯分子一直不明白,沙巴林是怎样用一艘木制鱼雷艇,冒着密集炮火将登陆部队送上设防严密的港口的。
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后,1951年,沙巴林从里海高等海军学校毕业,1955年从海军学院研究班结业。此后,历任水面舰艇旅旅长、伏龙芝高等海军学校海上实践教研室主任、北方舰队负责作战指挥的副参谋长、伏龙芝高等海军学校副校长,官至苏联海军少将,1975年转入预备役。1982年1月16日,沙巴林去世,被家人安葬在列宁格勒的谢拉菲莫夫公墓。(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