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两次灭国的波兰为何紧抱美国大腿

  • 潘前芝

        当地时间7月31日波兰国防部长布拉什恰克宣布,波兰已与美国就加强防务合作达成一致,美国将大幅增加在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驻波美军将至少增加1000人,驻扎方式也将从轮替驻军转为永久驻军。吊诡的是,对于这件明显有损主权的事情,绝大多数波兰民众却欢欣鼓舞。何以如此?
    四次被瓜分,两次被灭国
        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历史上,曾四次被瓜分、两次被灭国。
        波兰的命运之所以如此不幸,很大程度上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波兰位于俄、德两大强国中间,且地势平坦,国土大部分是低矮的波德平原,这使得它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缺少必要的屏障,无论是古代的骑兵还是后来的机械化部队,在此都几乎是通行无阻。
        波兰被瓜分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瓜分发生在1772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担心俄国独吞波兰,决定先下手为强,亲自拟制了瓜分波兰的计划。他先去找奥地利盟友。奥皇约瑟夫二世也早有此意,不过惮于俄国的威胁而一直没敢动手而已。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腓特烈二世派自己的弟弟亨利亲王前往彼得堡商洽。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虽有独霸波兰的心思,但当时俄国正跟土耳其打仗,权衡了一下,同意了这个计划。
        1772年8月5日,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署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其中,普鲁士分得3万多平方公里,奥地利8万多平方公里,俄罗斯9万多平方公里。
        第二次瓜分发生在1793年。波兰政府这时候正在推行改革,以图自强。俄、普当然不允许这种苗头起来,对他们来说,波兰的分裂、混乱、衰败和无政府状态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率先发难,她派遣大军进入波兰,随后,普鲁士不甘落后,也出兵波兰。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序幕就此拉开。这一次,普鲁士分到波兹南等地共计5万多平方公里;俄国夺得25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因忙于支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镇压革命而没参加这次瓜分行动。
        经过两次瓜分,波兰变成只剩下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的小国。即使这样,它的邻居们仍然不打算放过它。之后,奥地利也参与进来,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奥三国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协定,奥地利分了4万多平方公里,俄罗斯夺得12万平方公里,剩下的5万多平方公里全部归了普鲁士。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至此在欧洲彻底消失,其再次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兰先是遭到德国“闪电战”进攻,接着,苏联以保护东部白俄罗斯即乌克兰少数民族为借口,兵分六路,越过边境开入波兰境内。波军无力抵抗,苏军与德军在波兰战场上会师,两国签署秘密补充协定,独立刚满20年的波兰第四次被瓜分、灭国。
    由倒向苏联,到“入约加盟”
        二战结束后,波兰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波兰人把自身安危与苏联绑在一起。
        此举实属无奈,从情感上看,他们固然无法忘记俄罗斯人给他们造成的历史伤痛;但从现实角度看,冷战格局下,西方国家对苏联及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持敌视态度,西方世界的老大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联邦德国走得很近,将其拉入北约,甚至宣称构建“美国-联邦德国核同盟”。由于战后原先被德国人占去的部分领土重新划给了波兰,所以,相比于俄国人,波兰此时更担心的是西德的复仇。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向赫鲁晓夫表示:波兰需要苏联的友谊甚于苏联需要波兰的友谊。这句看似肉麻的话,道出的却是战后波兰真实的战略需求。
        整个冷战期间,波兰一直是整个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到了冷战后期,苏联深陷阿富汗战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力减弱,波兰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断改善,小动作越来越多,波兰国内的反对党团结工会逐渐崛起。
        1989年4月,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达成一致,团结工会顾问塔德乌什·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波兰总理,反对派组织在波兰取得执政地位,波兰成为“苏东剧变”中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乎整个原华约组织国家都选择倒向西方,以谋求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支持。不过,俄罗斯后来发现,西方国家开的是张空头支票,所以迅速从迷梦中醒来,重新以强硬姿态示人。
        俄罗斯路线的调整,让波兰再次感受到独立与安全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一方面,他们把国内主要军事力量从西部调往东部,另一方面,更加迫切地寻求“入约加盟”。
        所谓“入约加盟”,就是加入北约和欧盟,前者是军事安全需要,后者是经济发展需要。波兰人明确表示,具有欧洲军事政治稳定主要担保人资格的只有北约;对北约来说,他们也需要在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方面建立一个桥头堡,仇俄情绪浓厚且有强烈安全需求的波兰,无疑是最佳选择。1999年,波兰如愿加入北约。2004年5月,波兰加入欧盟。完成这两件大事的波兰,腰杆也硬了起来,不顾俄罗斯强烈反对,积极支持北约东扩,同意美国在其本土部署反导系统,在与俄的对话中,强调“希望俄罗斯尊重波兰这个强大的伙伴”。其国内甚至有知名学者公开撰文称:俄罗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波兰的敌人。
    抱大腿:积极追随美国步伐
        尽管波兰在加入北约时,一再强调,波兰的加入,将会提升北约的效力,但实事求是地说,二者关系并不对等,波兰对北约的依赖要远甚于北约对波兰的依赖。离开北约,波兰将直面俄罗斯的军事威胁;而离开波兰,北约还可以选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以及罗马尼亚来作为抗衡俄罗斯的前哨阵地。为更牢固绑定北约战车,波兰选择抱紧美国的“大腿”。
        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不久就面临考验。当年,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出兵科索沃,对南联盟开展军事行动。按道理来说,这一行为与北约作为集体防御组织的角色定位是相冲突的,但波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波兰此举深得美国赞赏,却引起了欧盟部分国家的隐忧:如果将来欧盟与美国发生矛盾,波兰会作何选择?答案不言自明,波兰选择的当然是美国。
        作为欧盟国家,波兰始终认为,欧洲的安全和防务政策应该是与北约紧密相连的,不能对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产生怀疑,因而,他们基本上是唯美国马首是瞻。
        “9·11”事件当天,波兰总统第一时间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慰问信,表示全力支持美国。次年,美、英联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出兵,波兰派出300名突击队员参战。2003年,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德、法等欧洲传统大国都持反对态度,波兰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则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其他国家与美国团结一致,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光如此,波兰还派遣了一支200人的军队参战。在之后的中东问题、朝核危机等一系列国际事务中,波兰的态度基本就是美国说啥都对。为此,在许多政策上,波兰甚至不怕得罪欧盟其他国家。
        对美国来说,随着德、法等国越来越不听话,总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跟它唱反调,它也需要在欧洲培养第二个“英国”,壮大美国在欧洲的力量;与此同时,尽管冷战结束,但瘦死骆驼比马大,一贯把欧洲当作自己势力范围的美国仍然时刻提防着俄罗斯,为此需要在俄的边境上有一个国家来牵制,波兰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波兰也的确没有辜负它的希望,在美国人最为热心的北约东扩这件事上,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全然不顾这是往俄罗斯心口扎刀子的事情。(据《中国国家历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