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暴露美国医保缺陷

  • 房连泉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长期以来,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因覆盖不足、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饱受诟病。
        据统计,2019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高达3.6万亿美元,占GDP的18%,人均医疗支出高达1.1万美元。过去10年,医疗支出年均增长超过4%,远超居民收入增速。但“价高”却未带来“质优”。美国目前人均寿命约为78.5岁,在经合组织(OECD)中排名靠后。抛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影响因素,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快速提升,是造成美国医疗成本高、效率低的主因,这源于由商业医疗机构主导的市场化医疗体系。
        美国并没有建立像大部分欧洲国家那样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工薪阶层主要依靠雇主为在职员工及其家属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老年人在退休后才可享受联邦医疗保险计划,低收入群体则依靠医疗补助计划。正因如此,有很大一部分群体被排除在医保之外,如中小企业雇员、自由职业者和贫困者,高昂的成本是造成他们难以参保的主要原因。
        奥巴马医改法案出台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全民医保。法案实施后,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医保覆盖面有所提升,未参保人数比例从2009年的13.5%下降至2014年的9.8%。但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仍有大量人口未参保。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2019年有近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保。这些处于“覆盖盲区”的人员主要为低收入者、青年和拉美裔等移民群体,他们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疫情期间受到的冲击更大。
        许多人因保险不足面临高额的治疗费用,即使是有足够健康保险的人,每年也都必须支付不少的保费。早在疫情之前,美国国内就有研究表明,一半左右参加雇主发起的医疗保险计划的劳动者,因医疗成本高而推迟了个人或家庭成员的疾病治疗计划。
        疫情暴发以来,大量工人失业,大量低收入者靠救济生活,医保覆盖面和参保质量进一步下降。据估计,在美国医保体系中,有4400万人虽然参加了医保计划,但由于保险不足,只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难以避开高额的医疗费用。
        据美国凯撒家庭基金会(KFF)估算,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9763美元(约6.5万元人民币),如果有并发症,治疗费用会达到20292美元(约13.6万元人民币)。疫情初期,许多疑似感染者出于成本考虑未参加检测,这是造成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政府对检测机构提供费用补偿,检测率有所提高,但患者仍面临高额自付费用。例如,虽然许多患者的住院费用得到报销,但出院后的药品和后续康复等支出仍要由个人承担。
        在8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68%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如果个人有感染症状,自付费用高低是其决定是否就医的重要考虑因素。(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