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竞争”中的电子战博弈

  • 吴敏文

        8月9日,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声称,正着手组建电子战部队,以在电磁领域防范“敌方攻击”,并配合日本自卫队的海军陆战队水陆机动团实行夺岛作战。6月22日,美国国防部先期能力局局长兼试验资源管理中心主任詹姆斯·费斯特表示,利用先进技术加速电子战能力升级是美军2021财年的五大工作重点之一。美国国防部将在未来5年花费470亿美元推动美军电子战系统的现代化。4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研制用于对抗高超声速武器的新型电子战系统。电子战领域的竞争,正成为大国军事博弈的重点和前沿。

    “幽灵之战”与“降维打击”

        电子战是以电磁波为能量载体和中介的军事对抗,因为电磁波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故电子战被称作“幽灵之战”。1904年4月15日,日军舰队进攻停靠在旅顺的俄罗斯舰队。俄军舰队一名电报员故意发射电磁波干扰日军用于校正炮弹弹着点的无线电通信,使得当天日军的炮击未对俄军舰造成毫发之损。为了纪念俄军电报员这一奇迹般的举动,俄罗斯把4月15日定为“电子战专家日”。
        一战中,英、德两军的无线电通信干扰变得炽热化。二战中,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和雷达对抗全面展开。越南战争中,美军通过给战斗机加装电子干扰吊舱来对付地空导弹的搜索、瞄准雷达,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生存概率。
        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对抗中的双方都有将对抗推向顶点的趋势。原子弹、氢弹的出现,使武器的物理破坏能力达至极限,反而限制了其使用。电子战的出现,使得在电子战技术和装备能力上占优的一方,可以对在此领域处于劣势的一方实施“降维打击”(即从战场高维度对低维度进行打击),致其通信中断、雷达迷茫、制导混乱……从而失去任何取胜机会。
        1982年6月9日,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对叙利亚的优势电子战;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以“沙漠风暴”为代号的大规模空袭之前,对伊拉克防空和电子通信系统进行的代号为“白雪”的高强度电子压制;2007年9月5日,以色列空军远程奔袭叙利亚,一举摧毁位于叙南部阿尔奇巴尔的核设施的“果园行动”中的“舒特”网电攻击等,都是技术和装备优势一方以电子战实施“降维打击”的典型战例。
        在因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而引发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战机使用希比内机载电子战设备,对美军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进行电子干扰,致其雷达和数据传输网络不能正常工作。俄军还对美军飞机和欧安组织的S-100无人机进行雷达和GPS干扰,并使用通信对抗系统对其进行通信压制。
        迄今,电磁频谱已经弥漫整个战场。战场上的飞机、坦克、大炮、舰船、潜艇、机动指挥所、单兵、无人平台,以及卫星和空天有人、无人飞行器等机动平台,它们之间的互联和所有信息传输,都只能通过电磁波来实现。在电子战中落败的一方,将出现预警探测系统致盲、指挥通信中断、导航定位错误、敌我识别混乱、精确制导武器失灵。电子战的“幽灵之手”,已经牢牢掌控战场制胜命门。
    电子战领域的大国竞争

        美俄是军事大国,也是电子战竞争的主要力量。美俄两军对电子战的认识略有不同。美军的电子战定义是:“利用电磁能判定敌人所使用的电磁波性质,予以反利用、削弱、干扰;同时确保己方电磁波安全有效利用的各种军事活动的总称。”俄军的电子战定义是:“对敌方电子器材和系统实施侦察,并随之进行电子压制,以及对己方电子器材和系统进行电子防护的综合措施。”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但美军的定义外延更加广泛,客观显示美军的电子战概念涵盖更加宽广,能力也更全面。
        美国陆、海、空军各有自己的电子战装备和系统。美国陆军以通信电子战装备为主,现役的典型装备有开路先锋高频/甚高频通信侦察系统、地面通信干扰系统、战术通信干扰系统、陆航机载通信电子战系统等。
        美国海军的电子战系统主要包括舰载和机载电子战系统。舰载电子战系统主要包括侦察告警设备、有源干扰设备和无源干扰设备,约有60多种,主要用于对付反舰导弹、收集敌方情报、干扰敌方雷达正常工作等。海军航母电子战飞机有已经使用40多年的徘徊者EA-6B,以及近年投入使用的咆哮者EA-18G。同时,美军正研发新一代以F-35为载机的EF-35电子战飞机,用于为舰载机F-35C遂行伴随电子掩护任务。
        美国空军拥有近百种电子战系统,约有250架专用电子战飞机,各种作战飞机也广泛配置电子战系统,具有较强的电子战能力。美国空军电子战主力机种是13架EC-130H罗盘呼叫通信干扰机、21架RC-135联合铆钉电子情报侦察机。
        俄罗斯高度重视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电子战装备体系,部署在陆、海、空、天各个领域,具备侦察、测向、定位、干扰等多种功能。俄军主战电子战系统包括希比内、莫斯科、克拉苏哈、水银-BM、总统-S等。这些系统或以陆基手段直接对空探测,或装在机翼末端用于提升战机生存能力,可直接压制敌方预警机、机载雷达、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在一些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对而言,俄军在空中电子战能力方面与美军相比具有明显差距。俄罗斯空军有功能强大的A-50大型预警机,但与美军的EC-130H罗盘呼叫、RC-135联合铆钉等形成的系列相比,处于下风。为弥补这一缺陷,俄军正以伊尔-18、伊尔-22等飞机为平台研制专业电子干扰机。
        在航母舰载机电子战能力方面,美军一艘航母装备一个舰载机联队,其中包含一个电子战飞机中队和一个预警机中队。电子战飞机的优势是航速快,可以对升空舰载战斗机进行伴随掩护;预警机不仅具有远程预警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电子战能力,但一般不与战斗机伴飞,而是在一定距离之外,发挥其强大的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和战场管理能力。俄罗斯航母一直没有固定翼预警机,而旋转翼预警机的致命缺陷是:探测距离只有固定翼预警机的1/10左右;速度太慢无法为升空战斗机编队提供指挥控制和战场管理方面的支持。
        近年来,各大国倾全力发展电子战技术和装备。2018年7月,美国国防部正式设立研究与工程副部长,其在利用先进技术加速电子战能力升级方面,明确了以下主要目标:充分发挥电子战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中的多对多攻击能力;制定计划改进现代传感和通信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推进与盟友的合作关系。2021财年,美军将全力将人工智能、分布式网络化指挥控制通信、量子技术等重点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于美军新型电子战装备,以提高导航、定位、授时的弹性,并增强各个作战单元的攻击力、杀伤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性。
        2019年9月17日,美国国会发布《地面电子战背景及问题》研究报告,提出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为地面电子战制定计划,在反简易爆炸装置、反无人机系统、通信和雷达干扰机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实现能力跃升。三类系统的第一批重点项目分别是:反简易爆炸装置是雷神和公爵Ⅲ系统;反无人机系统确定为 Batelle反无人机系统、Blighter反无人机系统、移动远征高能激光系统、海上防空综合系统和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通信和雷达干扰机是电子战战术车、电子战规划与管理工具、通信发射机感知与攻击系统Ⅱ和移动电子战支援系统等。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2020年4月23日,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宣称,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无线电电子战系统,用于对抗高超声速飞行器。该电子战系统的主要干扰途径是压制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末段的光电、雷达制导和卫星导航功能,即使高超声速飞行器突破了对方防空和反导系统,也无法准确命中目标。该电子战系统将用于保护战略核力量的指挥中心、发射装置,以及工程、机场和交通枢纽等重要军用和民用设施。
        此前,日本电子战能力侧重于情报和训练。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有5架EP-3电子侦察机、5架OP-3C照相侦察机和3架UP-3D电子战训练机。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2架YS-1lEA电子战飞机和4架YS-llEB电子侦察机。另外,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有由美军改装升级的13架E-2C预警机和4架E-767预警机。
        在2018年12月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政府将电磁领域与太空和网络领域并列为安保新领域。同期发布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提出,为强化电磁领域作战能力,要在陆上自卫队新编电子战部队,并在防卫省设立提高自卫队电子战能力的专门机构。2020年8月9日,日本防卫省正式推行这一计划,新编电子战部队将于2021年春在熊本县健军兵营完成组建。新编电子战部队将与专门负责夺岛作战的自卫队水陆机动团配合作战,在保护自卫队通信的同时,对敌方雷达和导弹进行干扰。(据《军事文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