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鹏
日本首相菅义伟10月18-21日访问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正式开启了他就任首相后的首次国际舞台之旅。菅义伟上任后首次出访选择两个东南亚国家作为目的地,有强化与东盟国家关系、助力本国经济复苏等多重考虑,预计未来菅义伟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前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交政策。不过,变化也在酝酿,其中周边外交成为当前舆论界一大关切点。
东南亚之行五大深意
菅义伟当选首相之前,长期担任负责内政事务的内阁官房长官,一般被认为是外交“门外汉”。但有观察人士注意到,为了补短板,避免给人以“首相不懂外交”的尴尬印象,同时也为了在“后安倍时代”树立个人外交形象,菅义伟在外交方面还是做了一定功课,花了一番心思。以此次首访东南亚为例,不难看出菅内阁布局周边外交的一些深意。
首先,东南亚介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在一些日本人看来可以成为日本继续推行其所谓“印太构想”的桥梁与纽带。
“印太构想”在安倍内阁时期就是日本外交的重点内容,菅义伟接任首相后,在多重因素推动作用下,继续充实这一“构想”内涵成为其展示外交手腕的一个切入点。一是东南亚距离日本很近;二是东南亚属于“印太构想”包含范围;三是东南亚长期以来都是日本海洋战略的传统影响范围。
第二,可以服务于日美同盟关系,扩大地区影响力。
日本外交以日美同盟为基轴,通常来说日本首相首先出访美国才被认为是“寻常之举”,但菅义伟首访选择东南亚,为何另辟蹊径?
有分析认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国际会议多改为线上举行,美国又临近总统选举,因此美国不太适合作为菅义伟首访的目的地。菅义伟此番“略过”美国并无“忤逆”之意,反而似乎恰恰是为了服从与服务于日美同盟关系:既可以为美国的所谓“印太战略”服务,也可以借重美国的影响力,在东南亚进一步彰显存在感,凸显日本在东南亚的传统影响力,这也是他眼里更为重要的方面。
第三,维护日本海上重要通道安全,需要巩固与加深和东南亚的关系。
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等东北亚国家海上航运的咽喉要道,日本往返于中东的油轮、往返于欧洲与非洲等地的贸易商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说,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与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息息相关。印尼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国家,菅义伟此次访问印尼,显然也有保障自身利益在马六甲海峡安全的深远考量。
第四,为后疫情时代日本经济复苏而深耕东南亚市场。
受疫情冲击,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控制疫情、重振经济”成为菅内阁的首要任务。作为长期以来与日本保持深厚经贸关系的东南亚国家之一,越南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与其拓展合作有助于日本经济尽快走出疫情阴影。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长期以来也是日本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继续深耕印尼市场,对日本的意义不言而喻。
第五,借助出访东南亚国家炒作南海问题,企图达到牵制中国之目的。
日本并非南海问题当事国,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日本不时趁机“搅浑水”,利用一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插足南海事务,企图借此制衡中国,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正在不断深化的关系。菅义伟此访中的一些讲话,也被日媒解读出了类似味道。
周边外交推进恐难如愿
或许,菅义伟想要通过首访东南亚两国,来给“菅外交”打上有自身特色的印记。但“菅外交”具体能否成型,还面临很大挑战。
一是菅义伟面临内政问题的掣肘,难以在外交上出台重大战略举措。二是日本与韩国关系深陷困局,与俄罗斯关系也未见有提升的空间,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日本周边外交难以继续深化。日俄关系继续困于岛屿主权问题争端,曙光难现,在可预见的未来看不到进一步提升的战略空间。美国大选结果目前未定,无论是特朗普赢得连任还是拜登上台执政,都不能掩盖与回避日美同盟关系中的潜在问题与矛盾,比如驻日美军经费谈判问题、冲绳美军基地搬迁问题。菅义伟不能幻想如果拜登上台,美国对日本施压就一定会减轻。三是日本通过在南海问题上做小动作来牵制中国的企图,难以真正得到东南亚国家的赞同与战略配合。
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部,东盟是由10个国家组成的地区国际组织,其中个别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根本撼动不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战略大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水平就是明证。与此同时,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中国与东盟的互信合作层次也在不断得到提升。(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