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多面手”的打磨程序

  • 田治军 常晓宇 侯裕博

        塞上砺剑,烽烟又起。在宁夏总队演训场上,侦察兵比武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课目,一个身手矫健的侦察兵,飞速穿梭在训练场地之间,只见他抓住大绳,噌噌几下爬上23米高的楼顶,还没来得及调整呼吸,就听到“砰砰砰”几声,枪响靶落,5发子弹全部命中。
        “这小子可不一般!”在侦察参谋赵伟的话语间,银川支队执勤十五中队中士王文祥走进大家的视线。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坚毅的眼神映衬着淳朴的脸庞,这是王文祥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其实刚下连时的他因为身体瘦弱,曾一度被当作“帮扶对象”。为了缩短与其他战友的差距,王文祥开始每天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五公里跑不动,周末大家休息了他就背起背囊再来一趟;器械拉不动,他就把自己吊在杠上不下来。一年时间,单杠从“一动不动”到“杠上飞”,五公里武装越野从不及格到优秀……因为表现突出,还被中队推荐参加了梦寐以求的侦察集训,并不负众望荣获总队比武第四名的好成绩。
        比武场上的“猛张飞”,平日里还会“绣花”。中队的三级网维护员退伍以后,这份严谨细致的工作就落在了王文祥头上。
        “多亏了王文祥,不然就要出执勤事故了!”下士邱文的话再次把大家带回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晚上。
        那天凌晨,值班室监控突然黑屏,当班执勤安全监控员邱文急得直冒汗,熟睡的王文祥听到消息,立马从床上跳起来一头扎进值班室,咬着手电筒开始四处寻找“症结”,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骤然间值班室布满了黑烟,“插线板着火了!”王文祥来不及迟疑,头脑中不断闪过各种突发情形的处置办法,“主线路和插线板老化,需要马上更换……”找到问题症结的王文祥,一边大声报告,一边剪断线路。这时,锋利的剪刀划破手掌,鲜血瞬间涌出。王文祥一把扯出上衣口袋里的急救包,三下两下把手掌包住,咬牙继续操作。没过多久,监控画面亮了起来,他长舒一口气,脏兮兮的脸上又露出朴实的笑容。
        今年9月,王文祥转改为中士,肩上的“拐拐”变粗了,身上的使命担当也就更重了。
        “训练想要搞上去,必须得让大家学有榜样,练有标准。”参加过新大纲集中学习的他,主动向中队申请担负多个训练课目的教学任务。
        白天,王文祥在训练场上给战友们规范标准,光是一个单杠立臂上就被他拆分成五步;熄灯后,他又一头钻进学习室,研究起训练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不懂不会就看视频、找资料,直到取得“真经”才肯睡去。在他的指导下,400米障碍始终没有突破的上等兵戴琛,变成了“障上飞”;对单杠练习有心理阴影的下士李钰坤,考核达到优秀,还有许多战友按照他制定的“训练套餐”,成绩突飞猛进。
        “不论干什么事,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就一定能脱颖而出!”王文祥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对每件事的精雕细刻,才把他“打磨”的如同万花筒一样多面,也让他成长为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传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