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军事博览
以色列定点清除:从搞突袭到“敲屋顶”
-
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军动用1架MQ-9“收割者”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炸死位于巴格达机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关于此次行动的性质,美国等西方国家称为“精确打击”,包括伊朗在内的反美国家称为“暗杀”,新闻媒体则简称为“杀害”。实际上,按照正规军事术语讲,此次行动应称为定点清除,起源于以色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精通定点清除战术的国家,以色列已将定点清除纳入国家政策和军事条令。2003年,美军专门派出人员到以色列学习反游击战战术,主要内容是定点清除战术。在某种意义上讲,以色列是美国实施定点清除的老师。
目前,以色列定点清除基本流程可概括为3F,即“发现(Find)-锁定(Fix)-猎杀(Finish)”。
第一步:发现目标,情报是定点清除的前提
以军定点清除主要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在太空,借助光学侦察卫星和间谍侦察卫星上配备的外层空间侦察设备,对目标经常出没的地方进行定点侦察。在空中,利用无人侦察机和有人侦察机进行巡逻侦察。在地面,隶属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管辖的情报机构辛贝特的特工和以军特种侦察分队实施人力和技术侦察。以色列还建有代号为“黑鹰眼”的手机监控网,24小时监听巴方重要人物的通话。最终,所有情报信息汇总至军事情报局情报研究处,由情报分析员将多种信息源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综合分析目标的生活习惯、住所、经常去的地方,有时还包括他们的幽会之处等等,确定目标的位置动向。辛贝特拥有一支数目庞大的“民间眼线”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类是辛贝特特工。辛贝特培训特工的课程称为拉卡兹课程,招生对象为25~30岁的以色列公民,实行全程淘汰,能够毕业的寥寥无几。首先,学员要过“语言关”。在辛贝特语言学校进行42周阿拉伯语言文化强化训练,要求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能熟背《古兰经》,熟知希伯伦地区巴勒斯坦人的习俗和文化,了解不同地区巴勒斯坦人的特点。其次,学员要过“专业关”。在辛贝特情报学校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专业培训。学员统一使用化名,学会如何发展线人,培养巴勒斯坦奸细;要对责任区情况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不仅熟悉人口结构、政治经济、军事武装和社会文化等宏观情况,还要熟悉每个片区、重点目标等微观情况,比如不同部族、非政府组织的成员、部分街道重点居民的姓名、街道地形和附近地貌,甚至包括哈马斯激进分子家中厨房暗门后藏着什么,昨天谁结婚了,谁在父亲病逝后能得到一大笔遗产等等。辛贝特“民间眼线”的另一类人是“巴奸”。以色列长期侵占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并在部分地区建立以色列居民点,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用这种人文地理特点,辛贝特在巴勒斯坦人中培养了一支人数过万的“第五纵队”,他们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向以色列告密,提供即时性、内幕性情报信息。为获取定点清除情报,以色列国防军专门成立两支侦察分队——“翠鸟”侦察队和“樱桃”侦察队。“翠鸟”侦察队来自以色列空军特种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在地面用激光照射器指示目标,引导空军飞行员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或空对地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樱桃”侦察队,又称为阿拉伯突击队。队员要求不仅在长相、着装和语言等方面像阿拉伯人,而且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上也要像阿拉伯人。他们在靠近巴控区的犹太人定居点接受长期系统培训,由巴勒斯坦奸细充当“老师”,不仅学习阿拉伯语和巴勒斯坦方言,而且还学习巴勒斯坦人的穿着打扮、传统习惯,以及怎么卷阿拉伯烟等生活细节。“樱桃”侦察队的主要任务是化装成阿拉伯人潜入巴勒斯坦人中间,深入被占领土对重点目标实施清除。2011年12月,以色列组建“深度部队”,下辖陆军参谋部侦察队、空军“翠鸟”侦察队和海军第13突击队,负责特种作战和定点清除等反恐行动。“深度部队”是一个行动指挥部,直接对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负责,类似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上述3支部队实行“战建分离”,平时部队建设由各军种负责,战时归“深度部队”统一指挥。第二步:锁定目标地面侦察队员获得目标位置后,以军通常出动无人机完成锁定目标任务。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项。第一项任务是持续跟踪目标动向,防止“跟丢了”,而无人机是跟踪锁定目标的理想选择。以色列无人侦察机技术世界领先,从大型长航时无人机“苍鹭”TP、“赫尔墨斯”900,到中型无人机“赫尔墨斯”450、小型无人机“侦察兵”,以及微型无人机“云雀”等等,各种型号一应俱全。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阿帕奇直升机炸死哈马斯最高军事指挥官哈迈德·贾巴里,就是在无人机引导下完成的。第二项任务是核实确认目标,防止“认错了”。很多目标外出时采取化装、伪装等多种手段规避被人认出来,因此,利用无人机获取的视频和照片识别确认目标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无人机锁定目标后,将视频和照片连续通过通信链路发往位于帕尔玛希姆空军基地的色列空军无人机地面控制站,情报分析人员通过目标数据库分析比对目标的身高、长相、衣着等外貌特征,及其随员的各种目标要素特征。通过长时间观察、分析、研究,确保目标的准确性,防止发生误伤误击事件。第三项任务是等待“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减少“附带伤亡”。在地点上,空旷无人的野外是最佳选择;在时间上,夜晚或晨昏外出活动的人少,适宜攻击。但目标常常避免在人少的地方活动,因此,以军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等待合适的战机。2019年11月,在清除杰哈德指挥官巴哈·阿布·阿塔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行动早已得到批准,但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以军耐心等候“最佳战机”,整整等待了10天。第三步:实施猎杀与美国以无人机袭击为主不同,以色列定点清除的火力打击力量以有人机为主、无人机为辅。主要原因是目标情况不同。以色列定点清除的目标大部分位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楼房建筑内,少部分位于汽车内。而美军打击的目标大部分位于越野车内。此外,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缺乏区域预警和防空手段,以色列拥有绝对制空权,并不担心有人机被击落。在火力上,战斗机最强,直升机次之,无人机载弹量少、火力弱。以军定点清除的主力战斗机是F-16系列战斗机,其对地精确打击火力主要包括GBU-12激光制导炸弹、GBU-31联合直接攻击炸弹和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F-16战斗机无法实施低空近距离跟踪监视,火力往往过猛,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附带伤亡。2002年7月22日,以色列使用F-16战斗机投放重达1吨的炸弹,轰炸哈马斯军事派别领导人萨拉赫·谢哈德居所。除谢哈德被炸死外,还造成13名平民死亡,其中有9名儿童,另有170名平民受伤,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AH-64阿帕奇直升机最多可挂载16枚专门用于攻击地面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地狱火”导弹,而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Q-9“捕食者”无人机仅可载4枚“地狱火”导弹和2枚GBU-12精确制导炸弹或GBU-38联合直接攻击炸弹。阿帕奇直升机使用“地狱火”导弹或30毫米机炮,可对楼房的单个房间、甚至某一窗户实施精确打击。通常,当目标位于坚固建筑内时,使用F-16战斗机;当目标位于强度一般的房屋内或者车辆内时,使用阿帕奇直升机,这是最常见的攻击手段。当目标位于车辆内时,偶尔也使用无人机。为了躲避袭击,许多目标被以军无人机锁定后,立即逃入医院、清真寺甚至私人住宅等民用设施中,导致以军投鼠忌器、左右为难——不炸则失去战机,炸则可能造成平民伤亡。针对这一情况,2009年以军发明“电话警告战术”:在行动前搜集目标建筑内居民的电话号码,然后通过打电话向居民发出警告,让他们在轰炸前撤离。这种战术在前54次使用有效,但第55次时失败了——居民接完电话后,爬到屋顶静坐,向以军抵近侦察的无人机挥手,以军被迫取消空袭行动。为了应对这一新情况,以军在“电话警告战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俗称为“敲屋顶”的“警示打击战术”:先打电话,若居民不听劝告爬到房顶静坐,阿帕奇直升机使用机枪向建筑旁的空地实施警示射击。若居民仍不愿离开,则向房顶的角落发射弹头很小、弹片散布面有限的小型导弹。通常,居民迫于火力威慑不得不离开现场。使用“电话警告+警示打击”新战术后,以色列定点清除带来的平民附带伤亡率明显下降。2002年,平民和战斗人员的死亡比例为1:1,也就是说,以军每消灭1名巴勒斯坦战斗人员,就会有1名平民丧生。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30。从1970年代至今,以色列实施定点清除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定点清除作为一项以色列对付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国家政策,在巴以和平真正到来之前,以色列是不会轻言放弃的。(据《轻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