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禁运终止后,伊朗“军火大采购”放缓

  • 兰顺正

        10月18日,联合国对伊朗武器禁运正式终止。当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说,自18日起,向伊朗提供或从伊朗获取武器的所有限制措施都自动终止。伊朗可以根据自身防卫需求,不受限制地从任何来源获取任何必要的武器装备。
    多边主义的胜利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当下,美国全然不顾国际规则和道义,坚持对伊朗极限施压和单边制裁,不仅对伊朗国内发展与治理造成更大困难,也与国际社会在伊核问题上的努力背道而驰,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表现。而武器禁运在美国的干扰下如期解封,确实可以被视为华盛顿的失利,这对于未来多边主义以及国际合作是有力的“强心剂”。
        武器禁运的终止对于提升伊朗自身国防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美国与伊朗之间长期处于紧张的军事对抗之中,而国力偏弱又一直被制裁的伊朗在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为了自身安全,伊朗急切地希望更新和提升本国军事装备水平。伊朗作战飞机的骨干是由1979年前购买的飞机组成的,且伊朗自身航空工业无法满足空军的需求。而禁运解除以后伊朗从他国获得高精尖武器的制约将会降低。此前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就表示:“俄罗斯正与伊朗发展多方面的合作,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将取决于当事方的需求,并以平静的态度相互准备进行这种合作。”根据俄方估计,伊朗在初期至少需要购买20~30架现代化歼击机,未来会购买更多新飞机和直升机,也不排除购买新的大型潜艇、一些型号的装甲车等。
    不会快速发起大规模军售交易
        但是也应该看到,此次解除禁运还不能称为是美伊博弈的转折点。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禁运到期后伊朗方面并没有出现“军火大采购”,相反伊朗外交部的声明中特别提及,指出“非常规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疯狂购买常规武器,在伊朗的防务原则中没有立足之地”。
        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准将也表示,将不会大批购买外国武器,而是将重点放在武器出口上。这些都显示出伊朗不会快速发起大规模的军售交易。
        伊朗之所以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确实“囊中羞涩”。9月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表示,自2018年美国退出核协议和恢复限制以来,美国制裁给伊朗造成了1500亿美元的损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伊朗经济去年收缩了6.5%,预测今年将再收缩5%。解除禁运只是伊朗从伊核协议中得到的一个“副产品”,伊朗想要通过协议摆脱经济困境的主要愿望远未实现。国际军购并不是廉价的交易,尤其是高精尖武器系统。在经济不佳的情况下,即使伊朗有升级军力的需求,也很难大规模地进口武器。而且伊朗有能力自己生产各种弹道和巡航导弹、无人机、火炮、枪械、导弹艇、小型潜艇、雷达、防空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身在地区博弈中不会完全处于下风。
        另一方面,伊方此举也传递出“妥协”的信号。目前伊朗对于伊核协议依旧抱有期待,希望能够予以保留,而要做到这一点,凭伊朗自身显然力不从心,必须尽可能寻求国际上其他力量的支持,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以外,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很重要。在8月有关无限期延长伊朗武器禁运的投票中,中俄不出意外地投了反对票,作为美国老牌盟友的英、法、德等11个国家的弃权对美国打击更大,这代表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意见存在严重分歧。
        正因如此,在伊核协议正式生效五周年之际,特朗普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对伊极限施压政策。反观伊朗近来则低调行事,没有进一步违反其在伊核协议中的承诺。但是伊朗如果在武器解禁之后快速开启军购,难免会让国际社会对其产生穷兵黩武的负面印象,这是欧洲国家不希望看到的。伊朗如今放缓购买武器的步伐,可以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表明自己希望和解的态度,以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另外,伊朗方面其实也不希望进一步激怒美国。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有可能改变过去几年的美国对伊朗政策,若此时伊朗快速升级军备,容易激发美国国内的反伊情绪,反而产生不利于伊朗的长远后果。(据《世界知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