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借“四方”拉拢东盟国家选边站

  • 杜朝平

        近段时间的东南亚很热闹,上了“热搜榜”。日本首相菅义伟、澳大利亚防长雷诺兹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领导人、高官密集访问东盟国家。
        搁在以往,无论哪国官员出访都无可厚非,但这次的背景颇不同。一是美国大选前后,不少政客疯狂攻击中国,煽动建立“全球反华同盟”;二是三国加上印度,刚结束在东京召开的“四方安全对话”会议。
        结合近期美国的行为逻辑看,针对东盟的中立立场,美国正调整策略,从威逼利诱拉拢东盟,向借“四方”国家之手各个击破和离间东盟国家过渡,企图最终把东盟绑上美国“大国竞争”的战车。
    变本加厉的进逼
        从2018年发起“经贸战”,到2019年升级“科技战”,再到2020年全面启动“军事战”,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层层加码,一波胜过一波。
        东南亚地区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中心地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扁担”,自然是美国认为必须牢牢攥在手里的砝码。因为,如果不能把东盟国家拉在自己一边,那么印太地区就会断成两截,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将出现巨大的豁口。正因为如此,美国想方设法试图说服东盟国家,而南海问题就是美国时刻挂在嘴边的说辞。
        美国在挖一个很大的坑:先是炒作“南海军事化”,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接着便鼓动东盟国家加强军力建设,采取实际行动对抗中国,然后美国借机介入,煽动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反华同盟”。
        今年2月,美国时任防长埃斯珀、国务卿蓬佩奥双双出席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会上大放厥词,称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中方构建“侵略性”的军事姿态,奉行“胁迫性的海洋政策”,对南海岛礁实施“占领和军事化”,挑战并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只是开场白,其后美国的表演可谓不遗余力。
        当地时间7月13日,蓬佩奥就南海议题发表声明,称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声索“完全不合法”。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否认中国“九段线”主张。紧接着在8月2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制裁24家中国企业,原因是这些企业“帮助中国军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岛”。
        在9月中旬结束的第53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上,蓬佩奥借南海局势大肆攻击中国,将对中国的指责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危言耸听且极具挑衅地对东盟国家颐指气使,大肆抹黑诋毁中方,敦促东南亚国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应对中国采取行动”。
        9月27日,美国国务院更是点名指责“中国违背了2015年9月25日对南海非军事化的承诺”,“将追究中国将南沙群岛军事化的责任”。蓬佩奥则继续老调重弹,宣称“美国面临的中长期最大外部威胁来自中共政权”,但也同时道出了美国的新举动,“美方正构建全球联盟来对冲中国影响”。
        进入10月,美国时任防长埃斯珀、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等人开启歇斯底里模式,宣称中国是“世纪威胁”,美国将建立“全球反华同盟”来应对。
        在美国看来,否定中国“九段线”主张,无疑是送给东盟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争议的国家的“大礼包”,东盟国家必定感恩戴德;其后,美国振臂一呼,东盟国家便会紧紧团结在其周围,共同剑指中国。只是,美国自己入戏太深,其表演更像是一场“自嗨”行为,东盟国家中应者寥寥。
        印尼拒绝了美海军P-8A“海神”海上巡逻机在印尼降落和加油的请求;印尼外长蕾特诺在9月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表态:“东盟和印尼希望告诉所有人,我们已准备好成为合作伙伴。我们不希望被卷入对抗。”印尼前副外长、前驻美大使贾拉尔更是直言不讳称,印尼不想被骗进一场反华运动。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继续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会在介入地区事务的大国间选边站,不会同意让美军重回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更不会在相关南海议题上与中方搞对抗、唱反调。
        马来西亚外长希山慕丁也表示,东盟各国必须共同合作,确保不被卷入中美纷争,并呼吁大国“避免摆出军事姿态”。
        很显然,美国以“中国军事威胁”为幌子,无论是想强化自身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还是欲拉东盟国家建立统一的反华战线,都未能获得东盟国家的掌声,甚至可以说相当冷场。
        东盟素来坚持“中心性”原则,即指东盟在促进区域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中立”,从而能够左右逢源。美国尽管反复强调尊重上述原则,但却口是心非,其做法是强迫东盟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当然得不到东盟的支持。
    坑还是不跳了
        美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多数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以冷战思维行遏制中国之策行不通,也办不到。于是,美国在法国、德国、捷克、韩国等欧亚多国屡被“打脸”。不过美国不甘失利,继续高举“大国竞争”的大旗。
        利用“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分化东盟,是美国在之前策略不奏效背景下的产物,目的是在“四方”机制日趋军事化、盟约化的基础上,通过旗下成员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双边合作,形成多条交错的关系和利益链条,最终把东盟国家拴住,纳入美国新的“网络化区域”联盟体系。
        近期美国的操作是精心布局的。首先是“四方”国家集体出动,印度虽近日无行动,但一直在强化与新加坡、印尼、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防务关系。其次是出访的国家都具有重要地位,印尼和越南是东盟重要的支柱,日美要员先后到两国访问;新加坡、文莱、菲律宾是南海周边国家。由于马、泰两国政局动荡,暂时没有要员前往。再则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刚在10月9日至15日完成对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及新加坡的访问,以及接待印尼总统特使、菲外长等外交活动,美国及盟国的要员即群起出访东南亚,时机很巧。
        然而,美国不管是自己动手,还是借他国之力,将中国描绘成威胁东盟安全与自由的国家,并将自身打扮成保护者,妄图把东盟绑上美国战车,是难以完成的任务。理由很简单:中国和东盟不仅有能力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在政治、经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入。
        美国步步紧逼的反华举动,在东南亚并不被广泛认可。这里流传着一句谚语:大象打架,鼠鹿遭殃。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小国家,出于安全和发展的需要,不愿在大国角力之间选边站,而是希望同各大国都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四方”国家要员访问印尼、菲律宾等国,无论怎样拿南海问题挑事,印尼和菲律宾等方均顾左右而言他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套路很深,来访没有问题,坑还是不跳了。(据《南风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