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深空探测领域领军者

  •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1月21日报道称,2020年8月,美国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反射面盘被一条断裂的辅助钢缆砸出一道30米长的裂口。科学观测工作因此停止。11月,阿雷西博的主钢缆断裂,对望远镜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经工程评估,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受损部分无法在不危及施工者和使用者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开始计划停用这座运行57年、直径305米的望远镜。”
        美国工程师的结论是,由于阿雷西博的支撑钢缆无法承重,望远镜的结构面临灾难性倒塌风险,任何修复工作都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因此阿雷西博天文台将报废,而美国目前没有射电望远镜可替代它。
        阿雷西博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反射面直径为304.8米,它用于射电天文学和大气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并对太阳系天体进行雷达观测。
        阿雷西博是最大射电望远镜之一,但早已不是世界第一大。目前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为500米,是中国于2016年建成的。仅主动反射面系统及其设备的建造就耗资约12亿元人民币。该望远镜全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即“中国天眼”,其接收面积超过30个足球场。
        中国自1994年起就在为“中国天眼”选址,最终该天文台落户贵州省一个贫困县。此前,贵州省也许只是作为著名国酒茅台之乡而为人熟知。“中国天眼”的建成令贵州省名扬海外,当地经济状况也显著改善。不少中外游客想一睹这个世界人造奇迹。政府为这些游客在“中国天眼”旁建造天文科普娱乐园区,修建道路、宾馆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
        当然,主角是天文台。为处理储存从望远镜获取的数据,世界最大数据中心在贵阳市建成,该中心使用世界最强大和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而该计算机同样为中国制造。“中国天眼”全天候观测宇宙的射电辐射。这一天文系统可捕捉来自数百亿光年之外的信号。而这在理论上为回答一个最为隐秘的宇宙问题提供了可能,即除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否还存在生命?换句话说,如果太空某个地方存在智慧生命,中国科学家将不仅能够观测到,而且可以听到。
        在阿雷西博落幕后,“中国天眼”将成为全球最大天文设施,也是唯一能够与阿雷西博一样望向宇宙深处的观测工具。但很快“中国天眼”将让位于另一座同样由中国制造的巨型望远镜,届时中国将成为深空探测领域的绝对领军者。
        能与其一较高下的可能只有“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该国际项目由南非和澳大利亚的数座望远镜组成。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中国在近地空间探索上同样遥遥领先。
        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破晓中划出一道金色弧线,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今年航天发射的重磅任务,更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将实现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在内的一系列高难度任务。
        在嫦娥五号任务之后,后续还有嫦娥六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任务之一。(新华社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