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联酋吹来“宽容的风”

  • 郁南

        11月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对一批法律进行重大改革,改善了对女性的保护,批准未婚情侣同居,放宽饮酒限制,并宣告废止对“荣誉谋杀”的法律保护。这些举措削弱了伊斯兰教法在这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司法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法律也必须随之而改变。”迪拜民事法院院长、前刑事法院首席法官艾哈迈德·易卜拉欣·赛义夫说,“我们身处一个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的世界,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和发展,包括立法者。立法者必须跟上变化,并相应地对法律进行修正。”
    “欢迎来到21世纪”
        组成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在很多领域差异甚大,价值观方面尤其如此,一些地方的保守观念仍然强大。但对此次改革的前景,舆论普遍感到乐观。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的中东研究员安妮尔·谢林在推特上写道,急剧的变化“可能会在没有太多民众抵抗的情况下发生,因为当地居民的人口,特别是在迪拜和阿布扎比的主要城市,是如此之小”。
        “其中一些改革非常重要。”人权观察组织资深女性权利研究员罗斯纳·贝古姆说。她特别提到了自杀未遂的非刑事化,以及取消对“荣誉谋杀”的法律保护。但在看到新法律的实际文本前,她无法判断其具体效果。
        此外,离婚法的修改只适用于外籍,而不适用于阿联酋的女性,后者仍然不得不服从贝古姆所说的“歧视性法律”。阿联酋男子有权单方面与妻子离婚,而女性必须向法院申请离婚命令;女性被要求“服从”她们的丈夫,不经丈夫同意就不能工作。家庭暴力依旧合法,阿联酋《刑法》允许实行“丈夫对妻子的惩罚和对未成年子女的惩罚”,只要不超过伊斯兰教法的限制。
        贝古姆说,同样不清楚的是,允许未婚同居是否会改变刑法对于“猥亵行为”的规定,该条款被用来惩罚婚外性行为,最低刑期为一年。她说,这些法律被不成比例地用来对付移民妇女,被强奸的女性可能反被起诉“通奸”。2013年7月,一名24岁的挪威女性就报案称被强奸,但却发现自己被控有婚外性行为、酗酒和作伪证。阿联酋法律规定,只有在被告主动认罪或有四名成年男性证人对罪行的证词,才能为强奸定罪。
        贝古姆补充说,改革目的是在2020年世博会之前改善阿联酋的形象。2020年世博会原定于今年10月在迪拜举行,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推迟到了明年,预计将吸引2500万游客。
        “在迪拜,你可以得到很多东西。”贝古姆说,“问题是,他们仍然有很多歧视,这取决于你是谁。”
        更多的人比贝古姆更不吝惜掌声。
        “在性犯罪方面,新法律将更具威力。”阿联酋法律专家赫沙姆·埃拉菲说。他表示,大多数伊斯兰教法是由几个世纪前的学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定的,阿联酋正在利用这个机会更新法律,以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的需要,另一位法律专家哈迪·哈马德则表示,“这些修正案反映出阿联酋对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宽容和开放。”
        网友的反应更为直接。“欢迎来到21世纪”,一些用户在推特上写道。
    努力打造“宽容”人设
        阿联酋的改革并不仅限于法律,为了跟上迅速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酋长国的统治者们付出了不少努力。从2010年开始,该国就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公开倡导宗教宽容。
        阿联酋甚至公开声援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11月2日,阿联酋外交国务部长安瓦尔·加尔加什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穆斯林必须仔细听马克龙在他的演讲中说了什么。他不想孤立西方的穆斯林,他是完全正确的。”
        加尔加什说,穆斯林需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融入西方同家。他补充说:“法国政府有权在打击极端主义和社会封闭的同时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阿联酋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外塑造这种宽容的形象?或许我们可以从经济角度寻找到一些答案。众所周知,阿联酋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它的成功依赖于全球化大潮下的高度开放,利用自身提供的优惠政策(比如免税)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侨民。所以,建立一个宽容团结的社会氛围,对阿联酋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立即生效的法律反映了进步措施,以提高生活水平,并使阿联酋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和世界各地人民的目的地。”《国家报》写道。
        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也是服务于这一目标。10月底,一个以色列创新企业代表团就高调到访迪拜,此时距离两国签署关系正常化和开设大使馆的协议还不到六个星期。
        以色列高管们向尊贵的主人们展示了他们在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但阿联酋投资者却对一家从鹰嘴豆中提取植物蛋白的食品科技公司更感兴趣——该国高达90%的食品需要进口。酋长们邀请以色列人享用羊肉大餐,乘船去岛上的豪宅,或者坐吉普去沙漠游玩。一位投资者、阿布扎比皇家战略合作伙伴集团的首席运营官穆罕默德·曼德尔说,他对以色列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他在特拉维夫进行过DNA测试,发现自己有巴比伦人的基因。
        “如果我们抛开宗教意识形态和70年来冲突、战争和媒体的影响,我们最终都是人。”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有同样的食物,同样的DNA,同样的长相。”他补充说,并把以色列人称为“表亲”。
        率领代表团的以色列风险投资家、前议员埃莱尔·马格利特受邀来到迪拜政府所有的迪拜电视台的演播室,以嘉宾身份参加“和平讯息”节目。该节目用阿拉伯语和英语播出,主持人是颇受欢迎的优素福·阿卜杜勒巴里。节目以迪拜和特拉维夫的天际线为背景进行录制。
        阿卜杜勒巴里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待以色列人。“你可以说,这就像坠入了爱河。”他说。(据《看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