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奔月,文昌通信站通信服务全时畅通

  • 周琪 张艺

        中国探月,冲天而起,刺破苍穹。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成功将重量超过8吨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通信系统作为发射场“五大系统”之一,是信息化枢纽,是发射场血脉,是系统连接骨干,是上通下达桥梁。在发射场各系统、各设备、各岗位的链接联通中,在与北京、西安、西昌、琛航的卫通传输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航天“超级2020”,是突破也是挑战。对文昌通信站而言,通信组织方法、通信保障模式和通信资源分配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他们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通信保障特点,及时更新通信保障策略,不断探索和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任务需要的通信联合保障体系,高效完成航天发射通信保障任务,保证通信畅通100℅。 
        机房外,“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映入眼帘;机房里,调度声不绝入耳,各岗位人员严密配合,紧盯设备状态——
        此次嫦娥任务,网络维护技师白明玄对多台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有效评估。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机线整修,对任务设备和线路进行测试和维护,测试站内所有的网络设备和性能指标,确保能够满足任务要求。
        “各种测试设备的校准好比穿针引线,需要缜密细腻的思维,稍有不慎链路数据就会异常,最终影响测试结果。”白明玄告诉笔者。 
        在每天24小时值班的话务机房,忙时每三分钟接一个电话,工作期间敲击键盘一万五千余次、最少讲一千五百句话,时刻保持微笑……“接起电话听到对方讲的第一个字,就要立即判断出他是谁!”为了练“神耳功”,话务员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录音找来,每天睡觉前反复听记、反复总结、反复熟悉,就为把握好几十种方言的音阶和声调。
        过去两个月,调度技师张颖还和整个调度团队共学习配置命令3000条、测试链路160次、比对信息200条……顺利完成各方向指挥调度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机房就如同他们的家,机房设备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时时刻刻悉心照料。
        窗明几净的机房里,文昌航天人无怨无悔地在银线电波中追寻梦想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击键声中找到坚守的意义,用青春热血诉说着航天路上的别样芳华。
        他们把“保畅通”视为最高使命,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他们始终秉承“严慎细实”的要求,坚持精益求精,为发射场建设和火箭发射提供最可靠的通信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