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儿女英雄胆,敢与豺狼见高低”

  • 刘晨玮

        李荣桂,四川叙永人,1935年1月生,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3月出国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1954年5月随部队回国,1956年8月入党。参军后历任卫生员、班长、文书、参谋、干事、政治协理员等职。1952年10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因救死扶伤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1次。1978年转业到武汉市财政局工作。历任科员、正副科长、正副处长、高级会计师等职。1995年退休后,曾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85岁志愿军老战士李荣桂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当电视中老战士们齐齐敬礼时,李荣桂也举手敬礼,腰杆笔直,眼神坚毅。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中华儿女英雄胆,敢与豺狼见高低。”
        李荣桂第一次参军是1949年12月。他的家乡四川省叙永县刚刚解放,才14岁的李荣桂按捺不住一腔热血,报名参加了解放家乡的第十八军。他步行4天到达川南首府泸州,正待发军装,父母得知消息连夜追到泸州,找到征兵的教导员:“孩子太小,长大一点再说。”李荣桂只好跟着父母回家,上了高中。
        隔了一年,1950年12月,第十五军四十五师驻扎叙永,师卫生科科长黎天恩就住在李荣桂家。经科长同意,李荣桂参加了卫生科护士训练队,成为一名卫生兵。1951年元旦过后,部队北上抗美援朝。
        当时,卫生科的医政股长刘焕杰成了卫生兵们的老师。从重庆坐轮船到汉口的路上,刘焕杰抓紧时间授课,主要是教授战场救护知识,包括止血、打针、打不同部位的绷带和完成无菌操作等。
        第一次入朝的时间,李荣桂记忆犹新——1951年3月29日晚,大家走过了鸭绿江大桥,口中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此行是参加第五次战役,部队夜行晓宿,风雨无阻,背着沉重的装备和粮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连续行军十几天,一直向南抵达离汉城不远的议政府。
    吃野菜患病,康复后二度入朝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干粮吃光了,大家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挖野菜充饥。一次,李荣桂和战友们吃完名为“灰灰菜”的野菜后,不少人腹泻严重。原来,敌人搞细菌战,想借此来阻止志愿军。李荣桂身体几近虚脱,裤子都是脓血,上级决定将其送回国医治。他被东北民工担架团送到兵站,又辗转回国,住进佳木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陆军医院。
        住院期间,李荣桂给自己找了份活——护理员。
        明明是患者,为何照顾起病友?原来,与李荣桂住在同一家医院的一些战友接受了截肢手术,“有的是没了几根手指,有的是手、脚被拿了”。
        李荣桂得知,他们是率先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因天气太冷,在雪地里冻坏了四肢,碍于医疗条件所限,必须截肢以保全性命。
        李荣桂待自己身体稍有好转,便开始主动照顾这些战友,为他们倒痰盂、洗绷带、煮稀饭、擦身、喂饭……
        同年6月底,李荣桂康复,踏上重返前线的道路。
    战场上一肩挑起几份工作
        再次入朝的路依然曲折,李荣桂找到第十五军安东(即丹东)留守处,跟随要奔赴前线的辎重营出发。走了将近3个月,途中遇到山洪暴发,公路和桥梁被冲断。几经周折,9月底,才到达前线,回到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卫生科。
        1952年初,李荣桂被调到师教导营营部当卫生员。同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当晚,大地震动,火光冲天,炮声隆隆。教导营全营干部战士动员起来,营部和各连人员分为两组人马,轮流带新兵上前沿坑道,每人都背着弹药粮食,连人带物把兵员补充到前沿坑道里。
        第二天晚上,李荣桂在营教导员带领下,与各连干部、营部参谋、通讯员一起到前沿探路。过封锁线时,他们趁敌人的机枪和炮弹暂停间隙,弯着腰跑步前进。
        每晚过封锁线时,都有战友受伤,李荣桂会迅速给他们止血包扎,安排担架往后方送。后来伤员越来越多,营里决定成立临时收容所,对抬下来的伤员进行初步救治,重伤包扎一下或换药后往后转送,轻的就地医治。
        李荣桂一肩挑起了“卫生员、医生、护士、护理员”的责任,从看病、打针、换药、动小手术、查体温,到消毒器件、洗绷带、抬担架,甚至为伤病员端屎倒尿、烧水煮饭等,他全部揽下来,不分昼夜,不怕脏不怕累地干着。
        中国军人的硬骨头精神让他终身难忘。一次,一位战士中弹,弹片卡在背部左肩胛骨中,已经化脓。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李荣桂用消毒钳子将弹片取出,战士咬着牙,没有叫过一声疼。
        日复一日,以信念支撑着自己,算不清楚到底救治了多少个伤病员,李荣桂一直干到上甘岭战役结束,出色地完成了战勤保障任务。
        1953年1月,李荣桂被调到位于元山的第十五军司令部。1954年4月,他跟随部队回国,直至1978年转业到地方,从事财政工作。每当遇到困难时,李荣桂都会想起朝鲜战场上那些勇敢的人,“想到流血牺牲的战友们,什么困难都不再怕了!”
        李荣桂说,能够亲眼目睹当今繁荣强大的中国,并在建设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他很幸运。(据《长江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