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巴冲突,美国人怎么看?

  •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久前在克什米尔爆发炮战,当场造成双方共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国际舆论对此虽然也予以关注,但没有多少惊讶。毕竟几十年来,这对南亚冤家之间冲突是常事。
        当年印巴大战后,1948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专门委员会,建议停火,再进行公民投票。克什米尔当地政权想独立,保持中立成为“东方瑞士”。但公民投票未能举行。印巴两国沿着停火线,将该地区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印度控制了其中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
        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人口众多。巴控地区99%人口是穆斯林;印控地区约70%是穆斯林,但权势阶层人士多数是印度数徒。巴基斯坦一直要求在该地区实行公投,有巴基斯坦背景的极端组织也常在该地区做“群众工作”,因此当地恐袭频繁、冲突不断。
        谈判和沟通也不少,2003年印巴达成比较有影响的停火协议。后来每有冲突,双方就指责对方违反这个停火协议。
        2019年8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来了个大动作:宣布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取消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自治地位。印度民族主义者为这一强硬措施叫好,但巴基斯坦非常愤怒,指责莫迪政府违背联合国决议精神,单方面改变地区状况,要把克什米尔变成“另一个巴勒斯坦”。莫迪则用一句“这是印度内政”回应。
        莫迪上台以来,不断强化印度教价值和印度民族主义,在对外政策上逐渐强硬,恶化了当地局势。当然,莫迪也算抓住了自己的机会。美国正强化“印太地区”概念,希望能和日本、印度等国合作,应对中国。
        新一届美国政府会如何看待印度?有很多分析认为,别看当选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是半个印度裔,以至于莫迪“衷心祝贺”她当选,其实拜登和哈里斯上台后,对莫迪可不是个好消息。莫迪去年取消克什米尔邦自治地位时,哈里斯就公开谴责莫迪,要求恢复该地区的自治地位。而哈里斯最近被问到对印度的政策时,说要关注印度“人权问题”。《外交政策》杂志分析说,在印度政治背景下,“人权”就意味着“反对莫迪,反对人民党”。因为莫迪的人民党势力庞大,政治对手认为,他对印度境内的少数群体如穆斯林等进行压制,是人权问题。按此逻辑,克什米尔问题也是莫迪的人权问题。
        哈里斯之所以关注印度“人权问题”,大概原因是:一、她虽然是印度裔,但她的祖父祖母来自印度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祖母还是当地婆罗门泰米尔人。莫迪政府虽然强势,但在这一地区却很不受欢迎。二、哈里斯是个左派,对少数族裔、对弱势群体比较有同情心,如果莫迪真想把克什米尔变成“另一个巴勒斯坦”,她自然会反对。
        巴基斯坦有媒体分析说,哈里斯如果愿意出力,倒是可以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个中立可靠的调和者。可问题是,哈里斯如果真要调解克什米尔冲突,印度会不会买账呢?(据《看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