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卡对决中的无人机与反无人机

  • 刘二领

        在此前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均使用无人机参战,尤其是阿塞拜疆,投入了数量众多、型号各异的无人机,对亚美尼亚的防空设施、装甲集群、炮兵阵地和有生力量等进行了一系列精确打击,取得显著战果。与此同时,双方的反无人机作战也轮番上演。
    多型无人机参战
        在纳卡冲突中,阿军无人机对地攻击的主力是TB-2。TB-2是土耳其研制的一款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机长6米,起飞重量650千克,最大航程4000千米,巡航速度120千米/小时,最大航行时间27小时,可挂载4枚MAM系列智能微型弹药,最大射程8千米,使用惯性导航/GPS导航时,射程为14千米。2015年,TB-2无人机装备土耳其陆军,先后参与土军在叙利亚、利比亚等地的军事行动。其不足之处主要是飞行高度较低,巡航高度在5000米以下,易被防空武器击落。在叙利亚、利比亚战场,数十架TB-2无人机曾被击落。2020年6月,阿防长扎基尔·哈桑诺夫宣布,阿军接收了一批土耳其援助的TB-2无人机。通过阿军方公布的战场视频可见,目标一旦被TB-2无人机锁定,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除TB-2无人机外,阿军还装备了相当数量的以色列无人机,其中以“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最具代表性。“哈洛普”是以色列在“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基础上改进而成,2009年首度公开亮相。该机采用隐身设计,总重45千克,携带8千克聚能装药战斗部,最大航程500千米,巡飞时间6小时,可在目标区上空长时间巡逻飞行,具备侦察与打击能力。阿塞拜疆2019年从以色列购买50架“哈洛普”无人机。据阿军提供的回传视频显示,“哈洛普”无人机成功击毁亚军多部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此外,阿军还装备有其他型号的以色列无人机。据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阿军拥有2架“苍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10架“赫尔墨斯”900中空长航时无人机,100架“空中打击者”自杀式无人机、“搜索者-2”中型侦察无人机,以及“人造卫星”小型侦察无人机等。阿军还将部分老旧的安-2轻型运输机改装为无人机。另有商业卫星图像显示,阿塞拜疆在纳卡冲突地区附近的耶夫拉克机场,部署了至少50架安-2无人机。据报道,这种无人机内置大量炸药,主要负责充当诱饵,引诱敌防空火力开火,配合其他无人机作战。
        相比之下,亚军装备的无人机型号较少,主要是本国研制的小/微型无人机,如“起重机”系列侦察无人机,主要用于近距离侦察。此次冲突中,多架该系列无人机被阿军击落。此外,亚美尼亚还有国产X-55侦察无人机。该型无人机采用混合动力驱动,最大通信半径85千米,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主要引导炮兵实施攻击。不过,冲突中,亚军用无人机摧毁了阿军数辆坦克,外界分析认为,攻击的无人机是“野兽”自杀无人机。“野兽”无人机是亚美尼亚自主设计生产的,采用巡飞弹技术设计,全重7千克,战斗部仅1.6千克,可打击2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主要用于近距离支援作战。很显然,亚军无人机在飞行速度、高度、耐用性、续航时间及作战半径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有限,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
    反制措施效果有限
        如果说无人机是进攻的矛头,那么针对无人机的防空力量就是免受打击的盾牌。在冲突中,以亚美尼亚为例,主要采取电子干扰、防空拦截和假目标布设3种措施应对。
        电子干扰。开战之初,亚美尼亚在纳卡战场部署了多套机动式电子战系统,如“驱蚊剂”-1、“海底动物”等。这些电子战系统可干扰敌方无人机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切断无人机与控制站之间的联系。不过,由于阿方在开战前采取突袭战术,亚方电子干扰手段作战效果有限,其后才逐渐发挥一些作用。据俄军方人士介绍,战事初期,亚军并不清楚阿军无人机的具体应用,认为其主要任务是战术侦察和火力引导,并未重视纳卡战场的阵地伪装和电子防护,使得阿无人机有机可乘。在随后的战斗中,亚军加强了防空,采用一系列对抗无人机的技术手段,阿方无人机损失不断增多。
        防空拦截。硬杀伤,是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有效办法。目前,亚军的主力野战防空装备是9K33和9K35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这两型导弹系统配备的导弹射程较近,9K33配套的9M33导弹,最大射程9千米,改进型9M33M2导弹也才10千米,最大射高5千米,9K35配备的9M37、9M333导弹的最大射程都不足5千米。而阿军TB-2无人机挂载的MAM系列激光制导炸弹,最大射程14千米,足以对9K33、9K35实施防御圈外精确打击。这也是亚军不少野战防空导弹系统被击中前雷达都在工作状态,却没有预警的原因。
        近程防空系统被摧毁,导致亚军的S-3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暴露在自杀式无人机面前,而该防空系统主要打击中高空目标和低空的巡航导弹、战斗机,对小型无人机的识别和打击能力有限。在9K33等近程防空系统被摧毁后,亚军在前线紧急部署了“道尔”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此外,为填补S-300被接连摧毁后的防空漏洞,亚军在纳卡战场部署了为数不多的“山毛榉”Ml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和老式的2K11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以应对阿无人机的袭扰。亚军还为前线装备了俄制“针”和“箭”式便携式防空系统。然而,战场上复杂的电磁环境,令亚军防空雷达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许多小型无人机的雷达反射波被当成杂波过滤,无法为防空系统提供指引,导致多套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被毁。
        布设假目标。从阿无人机拍摄的战场影像可见,其无人机摧毁的亚方“地面目标”,不少是假目标。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从纳卡战场实际情况分析看,假目标欺骗小型无人机和自杀无人机较为有效,但很难欺骗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哈洛普”自杀无人机为例,其装备的光电吊舱分辨率不足,在攻击高度上难以识别目标真假,而 TB-2察打一体无人机装备大尺寸的光电侦察设备,分辨率高,且有倍率放大功能,能够识别细节。此外,它还能长时间盘旋在目标上空,有利于识别真假目标。
        有评论称,纳卡冲突代表“无人机作战时代”已经到来。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事实上,现有的无人机还远远做不到“规则改变者”。阿军无人机此番表现抢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手缺乏完整的体系对抗能力。(据《世界军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