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塞部队远征朝鲜遭痛击

  • ■ 梁君 孙文静

        最近,美国历史学家达马维·阿比比撰写的《非洲保镖营》一书出版,首度披露70年前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塞”)皇家军队参加朝鲜战争的内幕,在评价他们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的情况时,阿比比的评价是“这帮人的骄狂劲被彻底打没了”。
    美国“凑人头”
        二战期间,埃塞皇帝塞拉西一世依靠英美恢复权力,冷战爆发后,他不假思索地加入西方阵营。
        1950年6月27日,即朝鲜战争爆发三天后,美国盗用联合国名义,成立自己操纵的“联合国军”,武装干预朝鲜半岛。为制造“合法性”,美国第一时间通知埃塞,希望这个非洲领袖国家率先参加,塞拉西一世清楚,出兵取胜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此获得更多美援。其实,当时埃塞的立场挺微妙,它在反殖民问题上实际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有共识,可真到了具体问题上却出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支持美国。
        11月16日,埃塞告知“联合国军”,有上千人的加强营可随时经法属吉布提赴朝,希望美国解决军费和海运船只,美国满口应承。
        1951年2月,美国国务院收到埃塞参战部队评估报告,这些换装美式武器的非洲军人需要两个月的熟悉期。埃塞还打算再派一个后备营,但真实意图是要美国白送装备给养,多给军援。
    上甘岭上被打垮
        1951年7月,埃塞军到达战场,配属给美军步兵七师。头一年里,埃塞军负责保护交通线、镇压朝鲜游击队,可即便这类“低强度任务”,埃塞军都损兵折将,进而产生“避战情绪”。一名美国军官写道,“这帮人除了跑步领先外(临阵脱逃有好处),别的真没看出什么长处”。一些美国军人提到,“联合国军”曾流行一个笑话,那就是埃塞巡逻队很长时间是不带弹药的,因为指挥官发现他们宁可用枪击球打鸟取乐,而不是射击敌人。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发起上甘岭战役,遭到志愿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的美国人慌忙把埃塞营和南朝鲜军推上一线当炮灰。10月31日,埃塞营和南朝鲜军第三十二团猛攻上甘岭主峰,打了9个半小时却没能前进一步。志愿军炮兵用火炮实施前沿火力覆盖,创下战役中日均最高弹药消耗量,埃塞军主力基本被消耗殆尽。当晚,志愿军第二十九师八十六团两个连发起反击,恢复597.9高地主要阵地,埃塞官兵溃不成军,美军督战官无论怎么威胁都无法阻止,只好撤往后方。这次战斗后,埃塞营的骄狂气焰被彻底打掉,此后他们基本就被闲置。
        根据美方公布的数据,埃塞军在朝鲜战争中死亡121人、受伤536人,伤亡率超过60%,可以视为丧失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侵朝埃塞步兵营营长安多姆后来成为1974年埃塞建立共和国后的首位国家元首。(据《新民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