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宇桢
一直被特朗普“嫌弃”的传染病学家福奇要回来了。美国当选总统拜登12月7日宣布新一届政府的抗疫团队,福奇将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这意味着这位“六朝元老”将重返白宫,参与领导美国抗疫。
美国《时代周刊》12月5日公布最新一期杂志封面,2020字样上被画上的“大红叉”是对美国这一年的总结:“最糟糕的一年”。“旧臣”福奇和“新主”拜登联手抗疫,能改变这一切吗?
众多老面孔归来
拜登的抗疫新团队中有不少老面孔,但众多老面孔里,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可能是最受关注的一位。一场疫情,让不少美国人记住了福奇戴着口罩大声疾呼的样子,也记住了他站在现任总统特朗普身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无奈眼神——福奇的“出走”和“回归”简直是美国抗疫的缩影。
接受新职务后,福奇又开始频频在公众视野中出现。他警告说,按照当前疫情在美国的发展趋势,明年1月中旬可能是“非常黑暗的时刻”。
就在福奇接过拜登橄榄枝的这一周,美国疫情继续恶化,无论是新增病例、住院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打破了记录。截至12月8日,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50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8万例。世卫组织表示,过去几周美国新增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
团结是最大挑战
“病毒不会理睬政治辞令或阴谋论,我们唯一的希望是科学、解决方案和团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这样警告。
科学解决方案和团结——这正是美国抗疫过程中的软肋。
拜登正试图解决前两个问题。在抗疫方面,他上个月已经祭出“第一把火”,宣布成立一个由12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工作组,优先应对疫情。相对于特朗普,拜登抗疫团队最大的特色似乎是——由清一色专业人士构成。
这似乎彰显了拜登式抗疫策略的核心:倾听科学。拜登及其顾问团队已强调,在抗疫问题上,他们会奉行“科学高于政治”的原则。
但“团结”,可能依然是拜登和福奇面临的最大挑战。
首先,美国政坛的缠斗,直接影响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政策协调。在美媒看来,“从一开始,50个州就朝50个不同的抗疫方向发展”,而且这一趋势眼下还在继续。
其次,美国民众对抗疫的配合程度,也影响到抗疫政策的效果。尤其是部分美国年轻人在疫情上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无畏”,蔑视科学的“反智主义”使他们缺乏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基础。最雪上加霜的莫过于,政治化抗疫对美国年轻人产生了不良引导,社会的无知和偏见也被放大。在美国,抗疫这样一件应该由科学和专业人士主导的专业的事,被泛政治化了。
拜登将于明年1月就任总统,但没有人知道届时他将面对一个怎样的美国。“不管谁入主白宫,都不是结束疫情的灵丹妙药。”美国公共卫生专家雷德勒纳说,“希望与世界上的专家们一起找出控制疫情需要做的事情,我们终于要前进了。”
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见良知、责任与担当,也照见傲慢、偏见与无知。说到底,一个福奇或者拜登怎么可能就拯救得了美国呢?(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