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后勤物资运送玩出“新花样”

  • ■ 陶钟

        近年来,解放军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未来一旦爆发战争,我们可以通过高铁、重型运输机、滚装船,从后方基地日夜不停运送物资,而在前线,为了打通军需保障“最后一公里”,解放军近年来也列装了不少高大上的新装备,简直把物资运送都玩出“新花样”了。
        《解放军报》报道,7月下旬,某部在重庆进行了一场后勤保障演练。硝烟之中,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身穿外骨骼装置的“未来战士”轻松地将数百公斤的给养物资安放到无人机上,满载物资的无人机“蜂群”编队迅即升空,在战场前沿接到空投物资的无人车“蚁群”编队立刻穿越炮火抵达指定位置……后勤补给线迅速贯通,演训场仿佛变成一个科幻世界。
        这条新闻的信息量真不小,解放军后勤保障体系装备之先进和战术之丰富,真让人大开眼界。
    单兵外骨骼 
        首先是单兵外骨骼,它主要通过外部动力和机械助力系统,解决单兵作战、作业过程中的力量不够、体力不支、速度不快等问题。作战方面,主要围绕敌后作战、山地作战、边境巡逻、抢险救灾等典型场景,在通用机动平台无法到达、外部能源供给不足的条件下,需要依靠外骨骼提升单兵的负载机动能力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同时减轻长时间行军的身体疲劳。
        提到单兵外骨骼,不少人还认为它是属于未来的科幻装备,这种看法已经过时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单兵外骨骼已经走向了实用。俄罗斯前段时间就公开了叙利亚战场上士兵穿带K-2外骨骼进行扫雷作战的视频,美国的多款单兵外骨骼装备也已经在中东战场上投入使用。 
        中国的单兵外骨骼装备,也早已经走向实用化,早在2019年10月,陆军装备部就专门举行了一次“超能勇士-2019”单兵外骨骼系统挑战赛,在比赛中,涌现出了用于物资搬运、弹药装填的多款单兵外骨骼产品,只见身负机械助力式外骨骼的炮弹装填手立马变身成为“大力士”,轻松举起四五十公斤重的155毫米炮弹,显得毫不费力。
        此次出现的单兵外骨骼。主要用于后勤物资运输作业,据负责人介绍,人体外骨骼保障可增强单兵50~80千克的负载能力,对解放军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尤其是高原缺氧环境下,有效解决人体耐力有限的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人“蜂群”、“蚁群”
        而无人机产品则是解放军装备中的一大亮点。除了大型的侦察和察打一体无人机之外,中小型无人机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在受敌威胁严重,前送道路损毁多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大型无人机难以部署,小型无人机装备数量大,起降条件要求低,使用简单,用它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蜂群运送网络,可有效解决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2019年,央视军事频道曾报道了高原某部使用无人机进行补给的新闻,据报道,某部使用了车辆和无人机进行复合补给的新方法,就是先用车辆将相关补给装备运送到山脚下,然后再使用随车携带的无人机将各类物品运送给山顶的作战部队,所运送的物品除了食品以及各类生活物资外还包括有各种武器弹药等,可以实现对作战部队的全方位保障。这种创新型补给方式对于山地作战部队而言具有很高的效率。军方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举是打通了“高原补给最后一公里”,对于提升高原战备有很重要的意义。
        无人地面车辆组成“蚁群”运输编队,同样非常震撼。今年4月,解放军已经开始装备新型战斗侦察型无人作战车辆UGV,同样装备的还包括大量无人运输车,此次参加演习的无人车辆,每台可装载350千克物资,同无人机“蜂群群”配合作战,能实现空地协同保障,短时间内将大量物资运输到前线的每一个战位上。它的装备,对解放军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物资保障,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新闻中提到的这些装备已经开始广泛装备解放军各基层部队,未来一旦爆发战争,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关键的军事物资运输到作战前线。我们应该对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充满信心。(据《兵工科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