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昀 赵觉珵
台资代工企业纬创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开设的苹果工厂遭到员工暴力冲击,引发全球消费电子供应链的高度关注,也让一些媒体和分析人士开始审视其背后折射出的印度营商环境。
洗劫造成40多亿卢比损失
据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日,纬创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纳尔萨普尔的一家代工工厂遭到约2000名员工“围攻”,有消息称起因是这些员工未能领到“入职时承诺的报酬”和对工作时间不满。这次事件共造成约43.77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89亿元)的损失。当地一名高级警官称,警方已逮捕149名涉事嫌犯。
《华尔街日报》援引总部位于新德里的智库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政治分析师普拉夫·赖的话称,过去20年,印度的劳动暴力和抗议活动有所减少,但如果此类事件变得普遍,“可能会影响印度的声誉”。据印媒报道,就在11月,同样在卡纳塔克邦的大型外资企业丰田印度基洛斯卡汽车公司就因劳资矛盾恶化导致罢工。
成都世通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亚问题专家龙兴春14日表示,印度的劳资对抗和冲突可以说经常发生,当地工会实力强大,且劳动法某种程度上过度保护工人权益,导致企业不敢雇工,工人劳动效率也难以保证,这其实阻碍外商投资和企业做大。
想吸引“离开中国的外企”
《华尔街日报》称,近年来,印度政府一心想吸引那些为寻求多元化而希望离开中国的外企。今年6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公布3项刺激性计划,以吸引全球公司在手机和相关部件制造方面的投资,其中就包括“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今年11月,印度政府又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内,针对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等10个制造业领域推进PLI计划,总额为2万亿卢比。
印度北方邦政府前商务部门官员库马尔表示,“苹果事件”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印度的招商引资形象,“无论起因为何,工人都不应采取打砸抢的极端举动维权”。
专家:企业或逐步退出印度
“很多企业到印度投资,看重的是印度市场的潜力,虽然盈利不易也没有放弃”,龙兴春表示,但“潜力如果一直是潜力,恐怕这些企业会逐步退出印度。”
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评论称,印度不大可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首选地的原因之一是,印度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全世界主要供应链。2019年印度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这个决定使印度出口商进入那些与其他国家互免关税的市场时很难获利,也无法向贸易伙伴提供互惠。
龙兴春表示,虽然普遍认为印度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但企业真正的经营成本并非如此。龙兴春举例称,此前印度法律规定,拥有100名以上员工的工厂解雇员工需要经过政府批准,这让企业不敢大量直接雇用工人,限制企业规模。此外,印度劳动力效率不高、官僚主义较严重、政府和司法体系效率低下、基础设施缺乏,且没有形成制造业的相关产业链,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一些印度政客所称的吸收中国产业转移是一厢情愿。企业家决策还是要考虑盈利。”龙兴春表示。(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