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朝换代时期的哥萨克间谍

  • ⊙作者 孙越                    

        话说1618年,俄国第一位寻找中华帝国的哥萨克探险家彼特林,历经千难万险闯荡北京,见证了辉煌的大明王朝。
        34年后,顺治九年(1652年)4月3日,哥萨克远征军首领哈巴罗夫,头一回在黑龙江见到来自中国内地的汉人。那时沙俄政府对明朝覆没(崇祯十七年,1644年)和满清建政北京一无所知,哈巴罗夫见到来自内地的汉人方才知晓。
        顺治十二年(1655年),俄国哥萨克武装突进至黑龙江上游呼玛河修建寨堡,清军奉旨对盘踞呼玛寨堡的俄军进行武力驱逐,投入兵力达万人(含北方部族武装民兵),俄中双方在战斗中死伤逾千人。
        清军虽在乌扎拉村和呼玛寨堡与俄军交战中败北,却给哈巴罗夫留下印象。他思忖道,最近数年,中国军队用兵诡谲而奇特,莫非此中国人非彼中国人也?
        后来,他在黑龙江见到几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华人,便请他们坐下来喝茶交谈。他通过交谈得知,大明王朝已在呼玛之战十余年前,被李自成的义军推翻。崇祯十七年,清兵自北方入关,对关内汉人实施“剃发易服”等高压政策,还犯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等暴行。
        时下,李自成残部十余万人已归顺明朝,仍在与清军作战。哈巴罗夫所见到的华人皆为“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士。他们的讲述,无论如何使他难以相信,彼特林34年前亲眼所见的、气势辉煌的大明王朝已经灰飞烟灭。
        其实,哈巴罗夫打探中国改朝换代之事,也是他对华间谍使命的一部分。哈巴罗夫作为哥萨克武装的首领和军事间谍,适时评估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对俄罗斯至关重要。所以,他便千方百计地侦察,并将战报及时禀报沙皇。
        那时,他终于弄明白,满清入关推翻大明并在北京建立了清政权。满人与汉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差异很大,但却又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这一信息对沙俄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所以,哈巴罗夫在与内地华人谈话后,立即写信报告了上司。
        果然,1675年沙皇委派外交官斯帕法利正式前往北京,组建俄国驻华使馆,哈巴罗夫的情报都派上了用场。斯帕法利是俄国著名情报官,他在出使北京途中,根据哈巴罗夫的情报,继续在黑龙江沿岸深入收集有关中国的信息。
        斯帕法利率领使团成员,跋山涉水前来北京上任。其手下的哥萨克亲兵里,有一名华裔军人名叫伊万诺夫,是个汉族人,已在俄罗斯生活20多年,精通俄、满、汉三种语言。斯帕法利了解到他随哥萨克军南征北战多年,对沙皇忠心不二,便将他提拔为翻译官,还让他在使团中教中文和讲解中国国情。
        伊万诺夫在讲述中,流露出对清政权的不满。斯帕法利进北京时,清朝立足未稳,南方反清情绪高涨。伊万诺夫企图游说斯帕法利,使沙皇以俄中边界冲突为由对华宣战,一举推翻清朝。
        但斯帕法利认为,战争不符合两国利益。他最终没有听信伊万诺夫的怂恿,而是启奏沙皇,提议俄国应“极尽所能,使沙皇陛下与中国博格达汗缔结友谊和爱”。(据《看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