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德军队消亡史

  •     1989年10月7日,东柏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建国40周年阅兵式,港口城市罗斯托克则举行了海军舰艇阅兵,诸多舰艇整齐停靠码头。海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特奥多尔·霍夫曼乘坐鱼雷艇,意气风发检阅了舰队。之后是一些成本极低的演习课目,主角是全副武装的蛙人,他们从高速行驶的鱼雷艇上跳入海中,跳离直升机后操纵滑翔伞落在水面上。
        “所有参演者和参观者大概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人民海军乃至全东德的最后一次舰队阅兵仪式。”霍夫曼在1993年出版的回忆录《最后一道命令》里感叹。
        华沙条约组织在1989年1月29日公布《国防部长会议声明》。这是华约自成立以来首次公布各国军力的官方数据。
        就在6天前的1月23日,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在欢迎瑞典首相英瓦尔·卡尔松到访的宴会上宣布,东德将在1990年年底前单方面裁军1万人,军费削减10%。而华约的声明记录显示东德军力鼎盛时期的数字为l7万人规模的国家人民军(缩写为NVA),包括四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边防军。
        陆军是NVA的老大,平时分为第三和第五两个军区,分别负责国家南部和北部。每个军区拥有1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预备役摩托化步兵师,在战时各自组建一个集团军,此乃野战部队。东德国土不大,预备役部队动员效率又高,足以在24到48小时内完成全员动员。不过,东德没有在一场大战中指挥这两个集团军的权限,指挥权归苏军驻德集群(德语缩写GSSD)。
        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GSSD是进攻西方国家的第一梯队。承担如此重任,NVA的两个集团军得以在华约体系中享受最好的装备、最严苛的训练、最优厚的待遇。
        东德空军是四大军种中最受国民欢迎的。它在1989年有4万之众。航空热在东德社会经久不衰,男孩子们的成长记忆与航空博物馆、航模、飞行员等密不可分。
        空军的主力,从新到旧依次是米格-29、米格-23、米格-21战斗机。总之,东德陆海空三军照抄苏式武器,复制苏军编制,按照苏军条令训练,遵循苏式国防学说。它们实质是苏军编组的标准模块,随时可以被苏联上级调兵遣将。NVA不仅毫无本国特色可言,也没有国防自主权,不过所有华约国家的军队都如此。
        东德经济在华约各国中居首位,超过苏联,但在发达工业和全民高福利背后,隐藏着太多短板,譬如苏式经济体制无可治愈的痼疾——消费品短缺。
        畸形的国民经济,赋予了NVA一项独特使命,帮助国民经济生产。过往几十年里养成的惯例,在收割农作物、交通与产煤业清除积雪时,军队成建制投入。
        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军队的经济生产任务加重。1988年,国防部长发布第104号部长令,1989年全年投入1万名军人,持续参与64家企业的生产。东德不重视工人的健康保护,许多军人被派到有害健康的劳动岗位。除了东德化工中心——比特费尔德化工联合企业,别的地方都没有健康劳保补贴。
        大环境变了,东德人口的大规模外迁在1989年9月爆发。一个月后,国内劳动人口更加短缺,NVA再次出人顶替;1990年年初,NVA尚有21000人在军营外服务于经济生产。末任国防部长霍夫曼发布了第28号退役命令,在1990年9月30日实施,他自己也属于退役者。
        10月3日起,东德不复存在,NVA也消散了。(据《文摘周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