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新
12月1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英国BAE系统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84亿美元的合同,以全速生产并交付新一代两栖作战车辆ACV。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计划,到2021年初将有约72辆ACV下线服役,取代已经服役了近50年的AAV-7。
美军替换AAV-7的想法向来有之,原因是AAV-7的两栖突击能力着实有限。在高强度的两栖登陆作战中,非常容易成为岸防火力的“活靶子”。改战车的武器配置对步兵等软目标能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但面对敌方步兵战车、坦克时则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上世纪80年代,美军第一次提出了“超地平线”的两栖登陆模式。其核心思路是使用快速且灵活的运输载具在敌军岸防火力之外执行舰到岸的兵力投送。在这个思路下,美军先后搞出了LCAC气垫登陆艇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而与这两型武器并行开发的第三种舰到岸运输载具,就是EFV远征战斗车。
EFV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车体前后及两侧安装了滑水板,从传统两栖突击车的排水型改为了划水型。
不过,为了划起水来,EFV需要有一个相当高的初始速度。美国人想到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大车辆的发动机功率。他们为这种战斗全重仅36吨的车辆配备了一台MTU MT883 Ka-524柴油发动机。
EFV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在保持了AAV-7超大人员容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战斗能力。主要武器配置从机枪+榴弹发射器变成了MK44“大毒蛇”Ⅱ 30毫米机炮。虽然对主战坦克依旧无力,但可以有效应对轻型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等常见装甲目标。
但攻、防、机动性全面提升的代价就是……太贵了。根据美国国防部在2007年的计算,如果海军陆战队按原计划采购1013辆EFV,其单位成本将为2230万美元。EFV最终在2011年正式下马。
EFV下马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替换AAV-7的需求也依旧存在。因此就在2011年EFV下马的同时,新型两栖突击车ACV项目上马。为了避免重蹈EFV开发了快40年,最后还含恨下马的覆辙,ACV从一开始就放宽了对性能的要求。在载员方面,ACV与EFV一样,仅要求装载一个13人组成的步兵班。在武器方面,则继承了AAV-7的M2HB重机枪与自动榴弹发射器相结合的轻型火力方案。ACV的水面航速大约能达到AAV-7的两倍以上,虽然距离EFV、05车族依旧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比较够用了。
在采购成本方面,美军2021财年为72辆ACV战车拨款4.79亿美元,平均每辆ACV的价格仅512万美元,全套武器采购成本也不过665万美元。相比如今动辄上千万美元的主力装甲车辆来讲,已经算得上相当便宜了。
省钱归省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整体编制却已今非昔比了。今年3月份,美国海军陆战队公布了其2030年编制改革计划方案,计划在2030年前退役全部的装甲部队和大部分炮兵部队。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裁撤了海军陆战队第1、第2两个坦克营的编制,预计在2021年底,其最后一个坦克营——第4坦克营也将被裁撤。
虽然原本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是以“六等人”,武器装备都是“别人不要的破烂”著称的。但尚算一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军种。然而在裁撤了全部的坦克营和一部分炮兵营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丧失绝大部分直瞄火力支援能力和一部分舰瞄火力支援能力。而在海军陆战队需要参与大规模的地面作战时,可以由陆军部队为其提供支援。美军这种作战构想,美则美矣,但非常考验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和军种间的协调默契程度。以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以往的表现来看。两者不相互拖后腿已经不错了,指望两者配合默契,恐还需时日。
从编制体制来看,我军的海军陆战队与美军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我军海军陆战队的装备体系,明显对于兵种间的配合能力要求较低。目下,我军海军陆战队主要装备05式两栖突击车、05式两栖步兵战车和122自行加榴炮、120自行迫榴炮等,在编制上与一般的步兵旅很像,具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攻坚能力,同时这些装备的运输重量也并不算大,可以很好地兼顾火力与机动能力。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陆战队通过退役坦克来“减重”,却又推着M777这样的牵引火炮做火力支援的方式,实在是有些寒酸。因此,美军也不妨来我军这边取取经,让我们好好教教他们海军陆战队的精神。(据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