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上海钻石交易所诞生

  • 黄奇帆/口述

        上海钻石交易所,是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的诸多奇迹中的一个,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最国际化,是当时我国唯一一家中外合资的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并遵循国际惯例,会员之间买卖一律以美元结算。我当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有幸投身到筹建上海钻石交易所的工作中,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促成上海钻石交易所启动的原因,我知道大致有三个:一个因素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财团——艾森贝克集团对钻石行业感兴趣,艾森贝克先生跟朱镕基总理见过面,说到成立钻交所事情,朱镕基总理表示支持。徐匡迪市长参与了这些会见活动,所以积极推动在上海成立钻石交易所这件事。第二个因素是当时我们国内对建立各种各样交易所的事项都比较重视。第三个因素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富裕了的人们对钻石首饰的需求不断增大,但由于没有规范的渠道,可以说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钻石很多是走私性质的。这样,有一个经典的规范的市场就显得十分必要。
        上海方面非常积极主动。我成为落实这件事的主要操盘手。从1997年到2000年上海钻石交易所成立,我印象中先后主持召开了几十次会议。
        1997年,徐匡迪同志致信朱镕基同志就上海拟建立并推进钻石交易中心项目进展情况作汇报后,朱镕基同志画了圈,批示岚清会同春霖协调。
        然而几个部委却否定了在上海陆家嘴搞钻石交易中心的设想。后来我们去找李岚清同志,李岚清同志当时是常务副总理又是搞外贸的,让他回旋一下。李岚清同志批了一段极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指示,大体意思讲了三条:第一条有关部门对这方面不熟悉,缺少经验,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上海的意见。第二条请当时的外经贸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去国际上知名的交易所考察一下,以了解国际钻石市场的游戏规则。第三条就是报告完成后再报他和朱镕基。这件事就柳暗花明又一村,扭转过来了。
        1997年11月至12月,一个联合考察团赴比利时、以色列、英国、美国、泰国,就各地钻石业发展情况、钻石交易所的运作方式和管理规则进行考察。考察由我带队。参加考察的北京同志对上海办这件事有不同看法,因为他们出访前已经基本否定了上海的方案,现在又组织他们去国外考察,思想上是有想法的。所以路上我们一直在争论。从特拉维夫开始离开以色列以后的一路上,经过阿曼,然后到英国伦敦,我们已经变成了思想行动一致人了。后来一程,讨论的内容已经变了,我们开始共同研究方案,研究钻石交易当中各种可行方案各种逻辑各种内容了。这么走了一圈,完全实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要求,上海和中央部委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完全一致了。
        200O年10月27日,上海钻石交易所在金茂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世界上第27个钻石交易所在中国诞生。(据《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