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效
2001年的春天,正在休假的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接到副部长洪善祥的电话:立即到上海组建一支精干的队伍,准备去土耳其执行拖带“瓦良格”号航母的任务,并提示:对外严格保密,不得扩大知情范围。
然而,土耳其方面已经第四次拒绝了中方过海峡的要求,而国家新的应对策略还没有出来。2001年9月9日,宋家慧突然接到北京的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土耳其,参加第二天由土耳其海事局召开的“瓦良格”过海峡问题协调会。
9月11日,宋家慧陪同土耳其的船检人员一起到“瓦良格”船上去查看情况。乘拖船返回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一个土方船检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打开手机视频,对宋家慧说:“宋先生,纽约的世贸中心被炸了,起码有5万人死亡。”宋家慧一听,脑袋都大了,航母拖回家会不会受影响?
拖带“瓦良格”过海峡前方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当时的会议特别多,白天开,晚上也开。经过中方的外交努力,土耳其政府于2001年8月25日宣布同意“瓦良格”过海峡。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前方领导小组通知土耳其海事局,请他们前来检查验收。10月9日,土耳其政府组织了庞大的专家队伍上船检查验收,对中方的工作很满意。
10月22日,宋家慧和唐士源分别率领自己带来的部下上船,要进行试拖。大家上了船就没下来。在第一次模拟试验结束之后,一连刮了几天大风,拖船不敢出海,飞机不敢飞行。无法进行补给,也无法将“瓦良格”上的人接到拖船上去。航母上一共有30多人,食品和淡水都用完了,不知大风还要刮几天,船上生计成了问题。
直升机公司一位62岁、有7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听说有30多个中国人喝水困难,主动要求驾机送水。老飞行员驾驶直升机穿过层层乌云,迎着八九级大风,摇摇晃晃地向“瓦良格”飞来。所幸,直升机安全降落在航母甲板上。指挥部为租用直升机花了1500美元,由此算来,每桶水的运费是100美元。
2001年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耳其海事部门从凌晨开始暂时关闭了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以便让“瓦良格”号航母单独通过。11月1日下午2时30分,“瓦良格”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弯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
根据土耳其海事局的规定,为了航行安全,大型船舶要在日落前驶出达达尼尔海峡。这个海峡长30多海里,根据“瓦良格”船队的航行速度,起码要预留5个小时的航程。如果太阳下午5点落山,那么船队就得在中午12点之前进入海峡。
宋家慧从“瓦良格”出海峡时就开始测算,船队的航行速度是7节,11月2日中午12点应该能到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他想,必须一次通过,否则船队就要在马尔马拉海滞航,等待第二天再过。多停一天,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再说天气也不允许,大风就要来了,过海峡风险更大。
11月1日的夜里,宋家慧和上海集装箱公司的年轻船长孙飞在航母甲板上聊天。半夜12点,宋家慧突然感觉航母的航速有点慢,就跑到船尾认真观察。当时跟随航母的有三艘拖船,英国拖船担任主拖,荷兰拖船在后面顶着航母航行,俄罗斯拖船负责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进行拉拽。
宋家慧走到船尾,发现荷兰拖船不但没有顶着航母,还变成了被拖物。宋家慧当时心里非常着急,想要跳到荷兰拖船上看看怎么回事。
宋家慧和孙飞摸着黑,登上了驾驶台。宋家慧注意到,驾驶台上有两个人,正在那里聊天。两台主机的车钟把手,一台处于“停止”位置,一台处于“前进一”位置。正如宋家慧所料,拖船不但没有起到“顶航”的作用,还加大了负荷,降低了航速。宋家慧大怒,大声用英语吼道:“你们为什么这样干!”对方一看被人现场抓到了把柄,自知理亏,连忙把两车都推上去了。
船队恢复到7节左右的速度,于11月2日中午抵达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得以顺利进入海峡。11月2日傍晚,“瓦良格”安全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爱琴海。3个月后,历尽坎坷“瓦良格”于2002年3月3日靠上大连港码头。(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