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精英为何会“忘本”

  • 关照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印度人到了美国,明显比在自己国家发展得更好,佐证的案例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美国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外籍CEO 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印度人都留在了美国,而没选择回到祖国呢?印度人才外流如此严重,应该从印度国家和社会的维度去反思。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请教过几位家境不错的印度同事。其中一位女同事,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而她对美国也是心向往之,每年的度假都要去美国哥哥家溜一圈。在这个上流社会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看来,去美国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优秀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环境,以及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婚恋关系。
        而另一个爸爸是工程承包商的男同事也认为,印度国内本身的环境过于糟糕,好的工作机会过多地集中在国企和政府体制内,私营领域的营商环境非常恶劣。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从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优秀高材生们来说,这样的社会环境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施展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几乎所有的印度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向于让自家的孩子去欧美留学,如果能留在欧美定居就更好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懂技术、会管理、有野心、情商在线的印度人才,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对精英的定义,而糟糕的国内环境让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选择“忘本”。
        印度本身复杂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以及今非昔比的国际环境,这些对印度如何发展提出了疑问。疫情对于印度的打击和破坏更是显而易见,在当前莫迪政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要被蒙上一层阴影。(据《南风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