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扩充海军要“牺牲”大型航母?

  • ■ 杨震

        在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美国海军的动向无疑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日前,白宫公布一项五年造舰计划,在给美国海军带来更多预算、建造更多军舰的同时,却有意削减未来大型航母的数量,这是为何?
        航母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海军作战体系的核心舰种,然而白宫新计划却有意削减大型航空母舰。其实,有关航母的争论在美军内部从未停歇。即使削减大型航母,美军也绝不会把海上优势拱手相让。
    疫情表现糟糕 财政压力难扛
         美国新的造舰计划目标是实现海军扩军,一旦该计划得以实施,美国海军的结构将在2045年时更加符合“分布式作战概念”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届时美国海军将拥有382至446艘有人舰只和143至242艘大型无人艇,较目前总计约290艘的数量有显著增长。
        疫情期间大型航母的糟糕表现让白宫决心“下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4艘航母——“罗斯福”号、“里根”号、“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都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均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导致这些由数千人操作的军舰被迫回港休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一度出现了“航母真空”。美国大型航母的数量本就不多,这对美国海洋霸权产生的冲击无疑令白宫感到忧心。
        糟糕的财政状况使美国无力再建造数量过多的大型航母。受疫情影响,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幅飙升,2020年8月份已经超过了2.8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末,美国的财政赤字将上涨到3.5万亿美元,这差不多占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航母是价格极其高昂的武器装备,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约为45亿美元,按服役50年计算,所需的整体维护费用为200亿美元。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的造价更为惊人。为了服务于大国竞争,美国不得不为扩充规模的海军拨出更多预算,如果再在大型航母的建造方面多花钱,实在是不堪重负。在这个巨大的问题面前,大型航母的削减成为必然。
        更重要的是,现代海战中反航母作战力量的发展使航母战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由于美国近年来海上封堵压迫的力度越来越大,导致中俄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海战兵器。中国如今拥有两个型号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东风-26,俄罗斯则研发了“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共同的特点是突防能力强,防御力量难以拦截;突击威力大,航母舰体难以承受。尤其是反舰弹道导弹,战斗部装药量不低于500公斤,一旦命中航母,特别是跑道或者舰岛等要害部位,即可使其重创,甚至使舰载机无法起降。
    新趋势难抗拒 新武器将普及
        既然航母舰队遭到削弱,美国海军将往何处去?
        首先,两栖攻击舰的地位将上升。随着F-35B型战机的成熟与大量列装,“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已经可以与航母实现舰载机的相互起降。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近年一直在评估“闪电航母”概念,借F-35B的不断成熟,让吨位相对较轻的两栖攻击舰充当航母使用,从而削减传统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数量。
        第九航母打击群(CSG-9)司令斯图尔特·贝克尔准将十分看重两栖攻击舰的补充作用,他曾表示:“航母打击群的战斗力令人生畏,再与两栖打击群这类远程作战力量相结合,战斗力将无与伦比。出色的机动和火力投送能力可以在目标海域快速建立起压倒性的控制力。”美军造舰计划不断提到两栖攻击舰,其地位的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以高能激光武器为首的新概念武器将逐渐普及。美军已有4艘航母出现新冠确诊病例,分别是“里根”号、“罗斯福”号、“尼米兹”号以及“卡尔·文森”号,这四艘航母均隶属于太平洋舰队。至此,美军今年上半年计划部署在太平洋的航母全部确诊有新冠病例。尽管死亡人数不多,但却严重削弱了美国海军的威慑力——美军管理不善、部门相互倾轧等状况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并且一度在西太地区出现“航母真空”,让美国高层震怒。
        为了扩大对中俄两国海军的技术优势,更为了给“分布式杀伤概念”和“闪电航母”等新型战术提供新型的火力输出模式,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未来海战中的无人机威胁,美国将会加强以高能激光武器为首的新概念武器的研发力度并竭力使其实战化,以期早日装备新型军舰。
        尽管航空母舰有自己的缺点,但绝不意味着这个核心舰种就此消失在美国海军的装备序列。目前,美国政府正处于从特朗普时代向拜登时代更替的过渡阶段,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海军将继续以中俄两国海军为最重要的对手。尽管美国日益高涨的霸权护持成本与逐渐恶化的财政状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但特朗普没有放弃海军扩建计划,拜登也绝不会轻易放弃。(据《新民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