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来围观!火箭军某部军史场馆惊艳落成

  • 李发坤 左云龙 李林健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一块块老旧的大奖牌,承载着建设发展的光荣历程……近日,火箭军某部新落成的军史场馆惊艳亮相,引来官兵竞相“打卡”。
        军史场馆是承载部队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汲取精神养分的不竭源泉。该部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以中央军委和火箭军军史场馆建设为依据,本着“突出军种特色、挖掘旅队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体系建设,融入时代元素、丰富展陈形式”的理念,走集约化、数字化、体系化和开放式、共享式建设路子,在现有旅史馆的基础上,利用空余场地因地制宜打造形成了集军史长廊、旅史石林、英模广场于一体的“一廊一林一广场”主体旅史陈展区,立体多维展现老牌劲旅辉煌历史,激发官兵强军兴旅使命感、责任感。
        漫步于军史场馆中,一股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鼻而来。下面,请跟随镜头一起走进该部军史场馆,开启一场惊艳之旅。
    理论宣讲地、学习充电地、
    历史追溯地——军史长廊
        亭廊相连、斗拱飞檐,独特的侗乡“风雨桥”造型搭配传统“中国红”,使军史长廊极具民族特色。
        远观之,123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巨龙伏卧于山岗,昂首向天、气吞山河。近视之,120块印记解放军史、火箭军史、基地史、旅史的橱窗展板,镶嵌于长廊两侧;38块铭刻“三爱·五讲”精神、红川精神、高原火箭兵精神等砺剑精神的展牌,悬挂于长廊内顶;2台内置腾飞公园VR、数字旅史馆的多功能宣传机,分布于长廊首尾;70个印贴兵王、高工、专业擂主和各级比武优胜名录的先锋灯柱,环抱于长廊四周,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细视之,旅史浮雕墙、文物陈列展,扫码听军歌、感应式解说……历史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官兵筑起一道“全方位”“多媒体”式精神家园,足不出户便能纵览单位历史,润“兵”于无声之间。
    历史承载地、荣誉铭刻地、
    典型宣扬地——旅史石林
        砾石不语,经细刻精雕,镂成千姿百态;土泥无言,经叠砌固垒,焕作功墙名壁。
        由46块砺剑石刻、2座砺剑雕塑、4面功勋荣誉墙组成的旅史石林,详细记载了部队的历史沿革、典型荣誉、主官简介和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先锋典型。通过“榜上有名”,营造“有为即有位”的练兵氛围,促使官兵将荣誉激励转化为练兵动力,接续锻造“勇争第一”的旅队品质。
    入伍宣誓地、先烈缅怀地、
    初心加油地——英模广场
        党旗军旗指引前进方向,军种标识延续革命血脉,英模雕塑燃旺初心炉火。
        英模广场上,“勇往直前”群雕威严矗立于广场中央,10尊全军英模雕塑环绕广场周围,党旗军旗、誓词展牌、军种臂章铁质雕塑镶嵌于广场边缘。整个广场恢宏大气、庄严肃穆,形象呈现了我党我军在烽火硝烟中勇往直前、砥砺奋进的壮丽英姿,更寓意新时代旅队官兵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忠诚担当。
        “让光辉历史走出展馆,让英雄模范走近官兵。”该部政委彭柯介绍,以官兵生活区为建设区域,采取“区块化”结构布局建设军事场馆,形成体系完备、功能互补、贴近官兵的红色教育新阵地,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氛围”熏陶,激发官兵练兵备战源动力。
        光荣旅史激发斗志,强军号令催人奋进。如今,该部官兵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聚力练兵备战,决心在“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的新征程上续写时代华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