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冷强和商晓燕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一对系统工程师夫妻。冷强是通信系统工程师,商晓燕是数据处理系统工程师。
冷强所在的通信系统,保障着航天发射任务组织指挥、测试发射的数据传输、图像监视、时间统一等工作,如同人体的神经、眼睛和耳朵,是发射任务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中心通信系统工程师团队的行政主管,冷强带领团队驰骋在西昌、文昌两个发射场,负责对任务通信系统工作进行总体把关、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高密度任务期间,出差就成了家常便饭。
商晓燕所在的数据处理系统,承担着中心航天发射任务过程中各类数据的接收、处理、发送和显示任务,为首长和各类指挥员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作为中心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遥测系统工程师,每次任务发射前后是商晓燕最为忙碌紧张的时候,她要和同事们一起对海量火箭飞行的遥测参数进行实时处理,以便首长和指挥员能准确及时地掌握火箭飞行的状况,对于她而言,熬夜加班处理数据已然变成了她的工作习惯。
近年来,伴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心高密度发射任务已成常态化。冷强和商晓燕所在的系统工程师团队,马不停蹄地奋战在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却从未曾在一次次紧张的发射中,消减对于航天的执着和热爱。
2006年,冷强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带着对航天的向往,来到了中心技术部工作。2009年,商晓燕研究生毕业后,同样因为年少时期的航天梦想,来到了中心西昌测量站工作。最初,两人都在计划部门工作,负责对本单位执行航天发射任务的计划协调、组织指挥、质量跟踪、问题处置等一系列工作。这个岗位,任务繁重、压力巨大,被形象地比喻为调度员和大管家。任务过程中,他们会经常一起开会,沟通协调单位间的协同配合工作,彼此被对方的“果敢干练”和“严谨认真”所吸引,渐渐从认识到熟悉再到相恋。2012年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始了航天逐梦、比翼齐飞的同心路。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后,两人的工作一直都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大冬天的时候,为了见上一面,冷强会骑着小电马跑到十多公里外、位于市郊的袁家山,冻得脸颊通红,给商晓燕送上暖宝宝,又匆匆赶回大院。2014年,他们的大宝出生,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能照顾孩子,两人都是错开加班,实在错不开,就带着孩子去加班,以至于大宝从小就对办公室很感兴趣,甚至在家里给自己开辟了一块区域,号称自己的办公室。2017年,他们二宝的出生时间,恰巧是冷强去院校进修培训期间,为了不影响丈夫学习,商晓燕把年迈的父母接到西昌帮忙照看大宝,独自照顾着幼子,直至丈夫学成回来。结婚多年,他们多了对于家庭孩子的牵挂和责任,却始终没有改变对于事业的认真和追求,从计划部工程师到技术部系统工程师,双双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商晓燕说,这得益丈夫的体贴和分担;冷强说,这全靠妻子的牺牲和付出。
今年9月,冷强接到备战嫦娥五号任务的通知后,便从西昌赶往文昌,迅速投入任务备战中。商晓燕则坚守在西昌,负责遥测数据处理系统配置项的软件开发工作,一边迎战西昌发射场后续高密度任务,一边照看老人和两个孩子。商晓燕特别忙碌的那几天,身在文昌发射场的冷强,忙完岗位上的工作,便会主动接过陪伴老人孩子的任务,通过视频远程分担着妻子的牵挂。
结婚8年来,纵然各自忙碌,他们总是相互体谅着对方的不易,努力分担着家庭的重压,彼此支持着对方的成长,把工作事业干得有声有色,亦把一家老小照顾的妥妥帖帖。
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面对记者“任务成功了,最想干什么”的提问,冷强不假思索的答案——“我想马上回西昌,帮媳妇分担点家务,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和两个老人,还要干好工作,太累了”,正是这对航天夫妻档恬淡幸福的生动呈现。正如商晓燕所说,无所谓伟大奉献,他们的感情在平淡相守更加坚定,他们的事业理解扶持中并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