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盛
有军迷朋友提出,有没有可能出现既能打飞机,又能打坦克,还能打军舰的通用导弹?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好,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它的确有些难。
目标有不同特性
我们从陆海空三类目标的不同特性,还有导弹的制导形式、战斗部类型和武器制造成本等多个方面来看看。
首先,从目标特性来看,这三类目标差异较大。飞机速度较高,时速通常在1000千米以上,而坦克和军舰通常只有40千米。这就要求拦截飞机的导弹速度更高,如标准-6导弹,速度最高会达到3.5马赫。而“陶”式反坦克导弹,速度最高也不到1马赫,与大部分飞机的巡航速度相当,这无疑是追不上飞机的。
其次,从制导要求来看,虽然三者都是机动目标,但外观尺寸差距较大。如坦克车体一般长约7米,而典型的驱逐舰长度都超过100米。如果导弹制导精度偏差5米,对打击军舰影响不大,但会错失坦克目标。此外,飞机和军舰的背景环境较为单一,使用雷达等无线电制导方式没问题,而坦克通常是在丘陵或丛林等复杂地形环境中,无线电波受背景杂波的干扰较大。
再次,从导弹战斗部来看。飞机通常较为脆弱,飞鸟撞击都能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因此防空导弹通常使用近炸引信,依靠大面积散布的破片造成毁伤。而这对坦克和军舰,就如同“蚊子”叮,不会产生致命伤害。因此打它们的导弹需要直接命中,而且要用破甲、聚能或穿甲爆破战斗部。此外,坦克通常自重只有40吨左右,而3000吨的军舰都是小号的,现代驱逐舰通常都达到7000吨以上。因此,反舰导弹的装药量要远大于反坦克导弹。如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全重只有18.5千克,战斗部3.65千克,而反舰的“鱼叉”导弹,仅战斗部就达到222千克,相当于12枚“陶”式导弹。
导弹的成本考虑
最后,我们从导弹与目标的成本来看。一架飞机的价格大致1800万美元(20世纪90年代的F-16C/D,目前已经翻2倍以上),一艘军舰的价格约10亿美元(早期伯克级驱逐舰),而一辆比较贵的坦克,也只有800万美元,这也决定了导弹的成本要求。“陶”2反坦克导弹,单价约1.1万美元;“鱼叉”反舰导弹,单价约112.7万美元;标准-6舰空导弹,单价约200万(包括分担的雷达与指控系统价格)。所以,不可能用过于昂贵的武器打击数量众多而廉价的目标。
但是,小范围地“通吃”,还是可以的。各国在导弹发展中,也经常有这样跨界的情况。
如美国“标准”舰空导弹,本职是打飞机,但也能打军舰。上世纪八九个年代时,就曾被美国军舰多次用来击沉伊朗等国的小型舰艇。在近年实战中,也出现过陆海空目标“通吃”的应用战例。如“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在反登陆和濒海战斗中曾作为打击小型快艇、登陆船艇的“反舰导弹”。美国还曾尝试用它打击低空直升机和无人机。
因此,发展陆海空类型目标均可打击的导弹武器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些都是在特殊条件下打击特定目标才有效。(据《兵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