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的牌这么“打”,有戏吗

  •     从年末到年初,伊朗和美国各有举动,颇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伊朗政府发言人1月4日表示,伊朗已开始把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的相关措施,并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了该行动。
        美国近日则增加了在伊朗周边的军事活动。先是两架美军远程战略轰炸机于2020年12月30日飞往中东地区。接着,今年1月3日,美国国防部改变撤回“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主意,命令这艘航母继续部署在中东海域,以应对所谓“伊朗近来构成的威胁”。
        伊朗为何这样做?美国如何应对?
        先说伊朗。两个动机、一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对国内有个交代。1月3日是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遭美国无人机袭杀一周年的日子。中东多地举行反美集会和游行,悼念这位拥有广大拥趸、颇具号召力的将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等此前均重申,苏莱曼尼之仇不能忘、要报复。
        第二,对美国施压。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方面想借提升铀浓缩丰度之举,向美国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施压,希望日后在就美国重回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及解除对伊制裁的谈判中获取更多筹码。
        第三,除了上述动机,一个选举因素仍值得关注。美国总统选举总算尘埃落定,但伊朗总统选举将于今年6月举行。分析人士认为,新的伊朗总统来自保守派还是改革派,关乎美伊关系走向和伊核协议命运。
        德黑兰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伊朗问题专家刘岚雨对记者说,若保守派领导人当选,或将推动伊朗在地区事务上采取更多攻势,美伊关系缓和难度恐会较高;若改革派领导人当选,则可能采取较低姿态,意味着美伊进行谈判和交往的空间较大。其中,若代表改革派的现任总统鲁哈尼在选举前能与拜登政府就重返伊核协议达成共识,无疑利好改革派选情。
        再说美国。两种态度,尚存变数。
        一方面,旧人要挖坑。2018年5月美方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可能是特朗普政府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动作之一。此后,美方重启和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特朗普政府任期进入倒计时,特朗普政府和以色列政府可能试图抓住这一“窗口期”加大对伊朗施压,为美国下届政府重回伊核协议“挖坑”。
        另一方面,新人想重启。伊核协议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完成,更被奥巴马视为一项外交领域“政治遗产”。当选总统拜登当年是其副手。
        拜登及其团队已多次公开表态,美国将在伊朗遵守伊核协议的前提下重回伊核协议。拜登宣布提名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1月3日重申了这一表态,并表示拜登政府会在与伊朗的后续谈判中涉及伊朗弹道导弹能力问题。沙特等美国地区盟友也已开始为拜登上台后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或开启相关谈判做准备。
        总的来说,眼看拜登政府即将登台,伊朗依然“求稳”;重返伊核协议在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中无疑将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美伊局势开年就失控的可能性不大。(新华社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