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车的股价还能坚挺多久?

  • 江文

        新能源汽车的狂欢仍在持续,资本市场掀起一阵又一阵狂潮。
        2020年,行业龙头特斯拉股价上涨了540%,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碾压传统车企,成为全球市值第一高车企。在特斯拉的示范作用下,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在美股也是一路“狂飙突进”。截至去年12月初,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三家公司的股价便接连翻倍,市值迅速飙升,将通用、福特等众多老牌车企甩在身后。
        不过,股价飙升只是一方面,现实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截至2020年底,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只有5%左右,在世界乘用车市场甚至占比更低。
        诚然,凭借政策的助力以及特斯拉的突然爆火,新能源汽车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然而在股价大幅飙升的同时,这一行业也被推向了泡沫之巅。
    站在风口上
        现阶段,国内新能源造车江湖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分别为新生力量(蔚来、理想、小鹏)、传统车企(宝马、比亚迪、大众、丰田)、搅局者(特斯拉、恒驰),各方大多处于探索期,都渴望在接下来的世纪大风口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能源汽车能走到今天,特斯拉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2020年之前,市场对新能源车行业还持有审慎观望态度,做空特斯拉曾常年位列美国做空交易量第一,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多次传出倒闭传闻。一片颓势下,特斯拉率先取得突破。特斯拉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新能源车产业,引领整个行业高歌猛进。
        目前真正打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品牌,主要是特斯拉。但在售价上,蔚来则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市场平均售价最高的电动车品牌。
        毋庸置疑,近些年最大的风口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助推。
        据统计,2020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多份关于新能源汽车规划的相关文件,根据第三方数据,单单去年10月,各地共出台了13项汽车出行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4项、地方层面9项。
        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供给、需求端进行双向优化。以目标来看,到2025年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新能源汽车新增和换购比例要达到40%。在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不断加大、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是我国,全世界各国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从2024年开始,不少国家将进入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代。
        不少地方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还相继出台了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以欧洲为例,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和英国中,有24个正在实施电动车补贴计划。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收紧,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车在股市的抢眼表现似乎有据可依。
    市值大洗牌背后的泡沫
        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目前各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值都已超过行业“前辈”。
        根据权威机构数据,早在去年6月,特斯拉已经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要知道,2019年11月底,丰田市值还是特斯拉市值的近4倍;其他国内造车新势力表现也不甘示弱,蔚来市值超过奔驰、通用、宝马等老牌车企排名第五,小鹏也成功排进了前十。
        仅从市值总额以及上涨幅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可谓势头迅猛。但是回归到制造业的根本——销售看来,新能源车企与传统车企并不是一个量级的。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为73.4万辆,仅占整体汽车销量1711.6万辆的4.3%。和传统车企纵向比较,新能源车企的销量也只是其“零头”而已。
        也就是说,新造车势力所占市场份额极少,对传统车企并未构成实质性威胁,再加上市场需要教育,仍以观望为主。
        在2020年1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丰田汽车社长以两者销量的巨大差距来回应特斯拉的市值猛涨:丰田“拥有真正的厨房和厨师,我们制作的是真正的食物”,而特斯拉只是在“试图交易菜谱”。
        不仅销量难见起色,从三大新势力的财报情况来看,它们的估值似乎也与其营收及利润不相匹配。
        由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造车新势力的市值存在泡沫,股价虚高。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存在一定泡沫,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坡长雪厚。一时众说纷纭。
    “新造车时代”来临
        之前,中美新能源造车势力的两个代表人物马斯克、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隔空“互怼”。这场起源于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骂战,表明国内新能源车企,将开启漫长的无限竞争。
        一方面,绝对龙头特斯拉的降维打击,让各家新能源车企都难以接招。2020年以来,特斯拉售价的持续下降,对其他的新能源车企也有不小的影响。在特斯拉降价的压制下,其余的新能源车企生存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车企来说,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不是某一个市场对手,而是一个暗流涌动、残酷未知的“新造车时代”。自风口初期,商业巨头们便虎视眈眈,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互联网巨头也瞄准了这块“蛋糕”。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传统车企具有先发优势。继造车新势力先后登陆美股市场之后,各家传统车企明显加大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比于新造车势力,传统车企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积累、产品规模、渠道布局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一旦大规模入局,必将打乱现有竞争局面。2019年,大众汽车电动车型的全年销量约为14万辆,同比迅增80%,这就足以见得传统车企的优势所在。
        但也有行业人士指出,虽然传统车企的产品力很出色,但缺乏强大的生态力,在技术、充电、服务等方面做支撑,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还只是外部环境。从自身来看,新造车势力眼下最大的挑战就是难以量产。为突破这一瓶颈,新造车势力纷纷选择“代工+自建”两条腿走路,这使得消费者对其制造能力缺乏信任感,削弱了品牌竞争力。
        此外,如果造车新势力不能有效实现盈利,证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而是依旧以融资作为首要目的,是难以继续支撑高市值的。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能够如此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策。而一旦政策的风向转变,又有多少新能源车企的股价能顶得住呢? (据《南风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