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八首飞”背后的藏族小伙旦增旺扎

  • 周清林 张敬琨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文昌航天发射场今年先后执行了多次发射任务,举国关注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也是在此发射成功。而本次长征八号首飞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文昌航天发射场2020年度航天任务完美收官。
        为了助推火箭上天,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很多航天人在默默付出,这其中就有一位藏族小伙旦增旺扎。他从极寒高原来到酷暑海岛,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为祖国航天奉献的篇章。
        初入海南,巨大的气候差异对这位藏族小伙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醉氧让他连睡三天。这着实让他见识到了海南的“热情”。而旦增旺扎来到发射场的第一个岗位更是“热情”的让人招架不住,那便是向着火光冲去的最美逆行者——消防员。  
        旦增旺扎所在的消防系统担负着航天发射消防应急处置的重任。火箭发射需要大量的燃料,而这些燃料就储存在发射场的液氢、煤油等库区,这些危险品一旦发生险情,需要快速处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在火箭点火升空后,虽然火箭的尾焰很绚丽,但是火箭推进时的巨大火焰很容易将发射塔附近的可燃物点燃,而燃料库区就散落在塔架周围。为了确保第一时间控制火情,消防员在火箭起飞后,来不及欣赏火箭腾空的壮景,就要作为第一批抢险分队毅然冲向发射塔架,成为发射场的“最美逆行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够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平日里他挥洒了无尽的汗水。一人三盘水带,两人五盘水带,消防干粉车、泡沫车练习,消防水车、塔架上演习等等就是他们的日常。密不透风的消防服配合海南的高温,就是静止不动,不出一分钟,汗水也立马会浸湿衣衫。对于“冰属性”的他来说,真是一记暴击,可他从来都是训练场上最认真的人。接水带时,体重仅120斤他双臂夹着80斤的水带依旧双脚生风,甩带对接干净利索,一气呵成。高楼演习时他也是冲锋在前的那一个,一口气带水带爬上十几层,之后迅速稳住高压水枪进行灭火,这不仅是体力的比拼,更是毅力的考验。靠着平时扎实的训练,消防系统成功完成了一次次燃料加注保障和射后火情处置,而旦增旺扎也因为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单位的表彰。  
        2020年,由于工作调整,旺扎离开了消防系统,加入了发射场通信配线岗位,主要负责发射场区通信线缆维护和话务保障。新的岗位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虽然他在消防岗位是一把好手,可是现在却是两眼一抹黑,对着密密麻麻的配线资料不知如何下手。但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扎进岗位学习上。白天,在狭小的弱电间里总能看到他身影,蹲伏在那里,跳接线缆、核对资料。晚上,办公室灯光长明,他向老师傅借来了资料,用尽了他的汉语能力,硬是把书吃透了。短短数月,他不仅熟记场区的线缆连接关系图,掌握各种通信线缆特性,更是可以独立完成故障的处理。 
        在此次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中,他还担任着火箭弹下起飞信号线缆的制作和安装,实现火箭起飞信号的触发。而长征八号作为一枚新型火箭,主要承载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并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也将会是我国首个实现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一想到能为新型火箭的腾飞尽一份力,他更是抖擞精神,认真进行线缆防护,精心对待每一次的信号测试。
        当问到旺扎为什么会选择航天时,他的眼睛闪烁着光,坚定的回答:航天事业是全中国的事业,作为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想让祖国知道有一个藏族小伙一直在为中国梦、航天梦默默的奉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