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强
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阅兵式1月14日晚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北极星”-5、新型机动式弹道导弹首次亮相。
这是朝鲜继去年10月举办建党75周年阅兵式以来时隔三个月再次阅兵。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阅兵展示的“火星”-15、重型洲际导弹未出现在此次阅兵式上,只展示了“北极星”-5潜射弹道导弹,核力量方阵阵容规模大幅缩减。
韩联社刊文分析认为,鉴于朝鲜迄今从未有过以党代会为契机举行阅兵式的先例,本次阅兵可能意在烘托八大的强军“主旋律”。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福告诉记者,朝鲜三个月内举行两次阅兵式是朝鲜方面对美国“极限施压”,即提醒拜登政府朝鲜半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阅兵是“强对强、善对善”对美政策中硬的一面。“但硬的一面也是克制的,有分寸的,这次阅兵没有安排洲际导弹就是不想过分刺激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李春福指出。
“北极星”-5导弹
首次亮相
对比去年10月份举行的阅兵,此次阅兵首次亮相的大型武器很少,只有“北极星”-5潜射和某型采用5轴发射车的弹道导弹。
韩联社称,朝鲜在阅兵式上展示了“北极星”-5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SLBM),导弹弹头较去年建党75周年阅兵式上公开的“北极星”-4更大。“根据朝鲜士兵平均身高和发射车,‘北极星’-5的直径和‘北极星’-4弹体直径基本相同,但‘北极星’-5弹体长约0.5米,这意味其射程更远,可以打击更远的目标。”导弹专家李文盛分析表示。
“‘北极星’-5不是一款全新的导弹,应该是‘北极星’-4导弹的改进型。”李文盛向记者表示。
“此次阅兵式没有展示‘火星’-15、‘火星’-16等重型洲际导弹,而是展示‘北极星’-导弹,这体现了朝鲜对海基核力量和固体导弹发展的重视,”李文盛指出,“这是因为固体弹道导弹发射准备时间短,生存能力更强,更适合潜艇。”
除了“北极星”-5,一款采用5轴发射车的弹道导弹也首次亮相,朝鲜称其为“主体弹”。韩联社称,该导弹是被称为朝鲜版“伊斯坎德尔”(KN-23)弹道导弹的改进型。未改进的KN-23导弹采用8轴发射车,每辆发射车可携带两枚导弹,朝鲜已经对其进行了多次试射。
“从外形和尺寸看,改进型KN-23弹体更加圆润,长度也有所增加,射程应该更远。”李文盛分析说。
朝鲜式的“极限施压”?
这是朝鲜时隔三个月再次举行阅兵式。韩联社刊文认为,本次阅兵可能意在烘托八大的强军“主旋律”。
李春福告诉记者,这是朝鲜式的“极限施压”政策,即提醒拜登政府朝鲜半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情况下,核试验和洲际导弹试射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阅兵则是“极限施压”政策中比较好拿捏火候的手段。
李春福认为,两次阅兵都展示了的装备大部分是新式武器,而且大部分是金正恩掌权后研制的。“今年是金正恩执政10周年,两次阅兵展示的大量新式武器也是为了展示金正恩时代的建军成果,军队的新面貌。”李春福指出。
韩国《中央日报》1月15日刊文称,尽管金正恩委员长在劳动党八大演讲中强调核潜艇建造计划,但依然没有在阅兵式上展示洲际导弹,这被解读为是为了避免刺激即将上台(20日)的美国拜登政府而刻意表现低调。也有分析指出,朝鲜此次阅兵过程中没有展示洲际弹道导弹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在1月份没有举行过阅兵式加上降雪量较大的情况下,从技术上难以展示装载大型导弹的拖车。
此外,此次阅兵的规模比去年10月举行的建党75周年阅兵式更小。
“阅兵中展示什么武器都是精心挑选,因此,本次不展示洲际导弹也是有心之举,即不过分刺激拜登政府,有一些‘善’的意思,但八大报告提及新核能力又释放了‘强’的一面,软硬结合。”李春福表示。(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