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高原边防官兵过冬保障全面加强

  • ■ 方向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我军新一代高原营房、新型可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多功能室内训练场等在新疆、西藏等海拔超过5000米的一线边防地区投入部署使用,有力保障了我边防部队的日常生活、作训能力。
    新一代高原营房
        新一代高原营房针对高原高寒高海拔的环境特点,新一代营房的设计和施工重点突出保温、节能和隐蔽性。比如采用中空玻璃、岩棉外墙保温系统和节能电力,在用水用电、冬季采暖、氧气保障、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并采用了三十多项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让高原官兵住得舒心、住得温暖。在新营房中,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洗漱、洗澡、如厕、吸氧和体能锻炼。
        在最大程度方便官兵日常生活的同时,新一代营房还突出了服务备战打仗的理念。官兵宿舍区的楼梯楼道进行加宽,便于人员快速集结;战备物资库房与车库实现了无缝对接,便于部队在应急应战时快速装载和出动。
        据报道,2020年10月1日,驻守西藏阿里的某边防团官兵正式搬入新一代高原营房。
    新型可拆装式
    自供能保温方舱
        据央视军事报道,新型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具有“官兵自建、能源自足”等特点。营房所有部件在工厂预制生产,采用轻量化设计,安装时无需机械,官兵徒手就能快速搭建,利用物流配送至部署地点,可灵活组合成为班、排、连、旅等各类营地。
        新型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由宿舍、食堂、集成盥洗室、干式自洁厕所、库房、微电网、供暖设备等7个模块组成,由陆军工程大学研发,主要为交通不便、无保障依托的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应用设计,紧随任务需要,即需即建即用,减少对后方长途配送燃料的依赖,具备“官兵自建、能源自足”特点。
        根据《解放军报》的报道,两年来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已在少数高原高寒地区哨所配备使用,经受了高原寒冬的考验。未来,该型可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还将陆续投入到一线边海防部队驻训和临时部署部队使用,支持部队在极端性气候环境下的战备训练行动,为部队更好执勤巡逻、科学安全过冬提供可靠保障。
     多功能室内训练场
        在高原、边疆等一些地区,高寒缺氧,常年被狂风积雪环绕,尤其是到了冬季,更难以进行室外训练,将会严重影响我军的作战能力和军事素养。为了解决作训难的问题,我军近些年建立了一系列多功能室内训练场等基础设施,以保障边防官兵的日常训练,提高军事素养。
        据悉,室内训练场投入使用以后,主要采取室外与室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相互交叉,互相补充,不断提升官兵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部队的战斗力,像这样的多功能室内训练场等基础设施,正不断在我军高原、高寒等地区推进和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边防部队的需求。
        事实上,不止是新一代高原营房、新型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多功能室内训练场等设施,为了解决边防部队,尤其是高原、高寒地区边防部队的需求,多年以来我军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改进,例如氧气补给问题、食物补给等。
        以边防部队官兵最头疼的氧气补给问题来说,供氧设备经历了几代更新,如今战士的床头已经有一套供氧终端用来接收制氧机传输过来的氧气,战士在室内的环境中,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氧气的补给,还建立了富氧室内训练场等,解决官兵们的训练难题。官兵在外出巡逻的时候,可以携带新型的便携式供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只有挎包那么大小,持续时间6~8个小时,官兵们在巡逻途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氧气的补给。在广袤的高原边防巡逻线上,战士们吸氧将真正告别“氧气瓶”时代。
        针对高原边防官兵的一线执勤点位常因地质灾害、大雪封山等原因缺供断供的问题,陆军后勤部2020年已经在五个大单位组织开展了六项无人机空投补给试点,其中西藏军区已经有公开报道的就有三次,下一步还将在新疆军区继续深化作战,目的就是要打造无人智能化新质运输投送力量。这预示着,我边防部队无人机空投补给时代已经来临,高原边防官兵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肉类等食物。可以说,这一系列举措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全面提升我军的保障、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据《兵工科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