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小棋子”的海疆梦

  • ■ 郑建清 周玥 潘舒捷 张阳

        方祺,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助理工程师。中共党员,浙江兰溪人,1994年8月出生,2016年6月入警,历任学员、机电部门助理员、助理工程师,被评为中国海警“海疆卫士”,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嘉奖1次,优秀共产党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
        2016年,大学毕业后,方祺怀揣儿时的梦想,光荣地加入海警,分到海警金塘舰机电部门。轮机工程专业的他满怀信心,但当他到了舰上后,看到机舱里密密麻麻的仪表盘,错综复杂的管路,大大小小的阀门,才体会到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面对着比自己年龄还长的机器,从头学,是他脑海中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为了尽早适应岗位,进入角色,他每天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没有完成任务就绝不休息。40摄氏度的机舱,常常一待就是一天,掀舱盖、摸管路、记原理,一遍一遍地反复,不明白的就查阅资料,不懂的就向老师傅请教,有什么心得就记下笔记。衣服、手上、笔记本上常常都是满满的柴油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三个月,方祺不仅顺利通过了资质考试,还在专业考核中名列第一。
        在一次冬季巡逻任务中,海水冷却管路出现了沙眼漏洞,如不及时处置,在海水腐蚀下漏洞将会越来越大,甚至影响舰船航行安全。得知情况后,方祺立即与同事投入到抢修工作中,狭小的管路缝隙只够一个人进入,方祺第一时间钻进去用手堵住沙眼,因为水压过大,橡皮胶和扎带无法完全封死,海水顺着指缝和胶带缝喷涌出来。方祺咬紧牙,一圈一圈的扎紧带子,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抢修,终于成功的完成了管路包扎,这时才发现冰冷的海水已湿透了全身。
        两年时间,方祺先后在海警金塘舰、玉环舰机电部门当助理员,其间,参加重点海域巡逻任务8次,参与航行中各类设备维修抢修十余次,成为同事们眼中的机电“达人”。
    归零心态再出发
        2018年,方祺来到了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已经习惯待在空间狭小的机舱里工作,突然进入高大上的机关,新奇的系统和装备让他不知从何处下手,内心满是焦虑和茫然。
        回过神来,方祺就暗暗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自己一定能学会操作这些系统和设备。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方祺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工作岗位,像参加工作那会儿一样,不懂就问,基本上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
        不怕“5+2”,更不怕“白+黑”,怕的就是自己学的慢、学不懂。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运转流程,方祺从每日工作清单开始学习,坚持每天参加学习,主动申请汇报每日任务情况。后来,方祺在处领导和老同志的带领下飞快成长,白天对文件逐条逐项进行学习探讨,夜间跟着技术专家学习加装系统,很快就掌握了业务。
        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摸索、不停地操作以及每天的积累。两年时间,凭着一股“不想透不罢休、不学会不放手”的劲头,方祺已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系统、软件,更对各类方案、文件、处置原则了如指掌,成了该局的“活地图”。
    精益求精谋打赢
        方祺深知做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就没法有效开展海上行动,要想吃透行动方案,还需要下硬功夫。况且对舰船来讲,出海即是出征,各项工作更是要精益求精,所以一有时间,方祺就对该局的各类方案、预案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熟悉,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设想、反复推敲、反复完善。
        工作一段时间后,方祺渐渐发现单位的辖区概况图,有的坐标点过于模糊,他深知,没有一张高精准坐标的辖区概况图,是无法有效面对海上瞬息万变的情况的。但是,想要标绘出一张高精度、全面性的辖区图,工程量是很庞大的。从那以后,方祺彻夜翻阅各类资料,只为确定一个坐标点,有些海域的实际情况,他从经验丰富的船长到熟悉海况的船员,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到海域上的现实情况,经过反复校对和核查,成功绘制出新的辖区概况图。
        两年来,方祺先后三十余次参加上级组织的重大任务,拟制重要文书三十余份、行动方案十余份,协调组织复盘总结十余次,成为领导及同事眼中的优秀年轻干部。
        方祺常感言,如果把祖国的万里海疆比喻成棋盘上的“楚河汉界”,那么他便愿化作守卫“楚河汉界”的一名小卒,虽不起眼,但绝不后退一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