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战而行!这就是新时代女军官的样子

  • 郭阳 杜广辉 陈洋

        刘杉,1992年8月出生,2014年6月入伍,2011年12月入党,黑龙江穆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少校军衔,现任火箭军某部技术室助理工程师。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技术干部,入选上级技术尖子人才库,201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20年10月,主动请缨参加某新型导弹武器装备首检测试任务,多次排除实装操作中遇到的故障,年底表彰为“四有”优秀军官,荣立个人二等功,并被火箭军推荐为2021年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候选人。

        1月中旬,火箭军某部礼堂内灯光璀璨,2020年度奖励表彰颁奖典礼正在进行。然而,“含金量”最高的二等功奖章,却没有在现场等来它的主人。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某作战区,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穿梭在某新型装备实装操作训练中。
        她正是二等功获得者——火箭军某部技术室女助理工程师刘杉。
    微光绽放,静等花开
        2016年1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杉来到火箭军某导弹部队。一年后,她从通信排长调整为技术室助理工程师,面对纷繁复杂的导弹原理,以前学习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她,俨然变成了“门外汉”。刘杉知道,在技术室,专业是立身之本,必须把专业学精、把理论吃透、把原理弄懂。
        随后的日子里,刘杉开启“疯狂”模式。从专业教材学起,不放过任何一个词条,一页一页看原理书,一行一行跑电路图,经常学到后半夜;外训期间,她紧紧跟在厂家师傅后面,一有时间就抢抄笔记,遇有问题,不彻底学懂弄通绝不放手;她还主动申请跟岗发射任务,每天坚持到一线,熟悉作战流程、收集一手数据……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杉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实现大的跃升。机关组织专业考核,刘杉的成绩总是出现在前几名。仅用一年时间,刘杉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并成功入选上级技术尖子人才库。
    “那堆代码,更像你的恋人”
        这几年,刘杉所在单位武器换型步伐加快,新接收的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集成化。为了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尽快让部队熟练操作武器装备,刘杉所在的技术室,接到研发该型装备模拟训练器材的任务。
        刘杉负责其中软件编译安装和综合调试工作,手头没有现成装备,她就到兄弟单位“取经”,尽可能多地收集软硬件素材。编写代码需要掌握C#语言,这对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种语言的刘杉来说,更是一项挑战。她一边向身边懂这种语言的工程师任鹏钰请教,一边自己找来大堆专业书,开始进入“程序员”的日常。
        一次刘杉敲完一段代码后,计算机总是报错,执行不了预想指令,尝试了几次都调不通。她铆在电脑旁,从早到晚调好多天。为了这行标红代码,刘杉查阅五十多个tab页面,翻阅了超十几万字的专业书,最后啃下这块“硬骨头”。
        那段时间,是刘杉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看着她没日没夜工作的样子,同为军人的男友打来电话关心,两人总是说不上几句就挂断电话。男友“打趣”地说:“那堆代码,更像你的恋人。”
        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单位的每个发射班组都用上了他们研发的训练器材模拟操作,大大提升了训练质效。
        与此同时,刘杉还参与研制发射战位分布式虚拟仿真系统,并根据基层使用反馈情况进行优化更新。该项目在当年火箭军“三小”革新竞赛中获奖,她也在年底荣立三等功。
    巾帼不让须眉
        “掌握新装备,只了解书本原理性能还远远不够,必须到一线采集原始数据。”2020年下半年,单位要赴某地执行某型装备首检测试任务,听闻消息的刘杉主动请缨。于是,作为唯一的女同志,和战友一道踏上塞北征途。
        任务地域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这些都挡不住刘杉的脚步。任务期间,她坚持每天都到阵地跟踪训练,每台装备都登车操作,每天加班加点攻关技术难题。在实装操作训练中,刘杉多次纠正号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排除操作中出现的故障,为单位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年底评功评奖时,刘杉因工作表现突出,成为单位历史上第一位二等功女军官。“先进科技就是核心战斗力,作为一名技术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科技素养,才能为导弹腾飞插上‘科技之翼’!”得知自己立功的消息,连续四个月奋战在任务一线的刘杉没有停下脚步,又投入到新一轮技术研发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