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钟南山受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去英国伦敦进修学习。面对举止傲慢的爱丁堡皇家医院的大卫·弗兰里教授,他不卑不亢,执着地提出自己希望做呼吸病研究的要求。对中国医学并不了解的导师,要求他在会上介绍中国医疗情况,想试探他的医学功底。初来乍到的钟南山,勇敢地接受了这项挑战。
他拟了一个8000字的讲稿,准备的幻灯片内容是中国呼吸疾病方面的治疗方法,并请了英语老师为他指正和修改。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演讲开始。钟南山拿着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和讲稿,走上了讲台。
他从中国的传统医学讲起,讲中医与西医相通的呼吸医学诊断方法,讲中医是如何观察病人舌相的,讲出两者相通的理论。他说,西医在没有对病人做血液分析、进行初诊的情况下,可以借用中医的这一诊疗方法:观察病人舌头的颜色,以此判断病人缺氧和酸碱平衡的情况,甚至其他问题。
他还讲解了其他方面,如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针刺麻醉,这是中国独有的医学瑰宝,在中国长期运用于临床。他越讲越有信心,不知不觉,大半个钟头就过去了。他讲完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因为有的内容没听懂,医生们当即提出一些问题请钟南山解答。一位刚退休的老教授主动走过来,拍拍钟南山的肩膀,说:“钟医生,你讲得很好,什么时候我请你到我家去谈谈呢?”钟南山愉快地答应了。
钟南山在此次介绍中,将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做的研究全部派上了用场。从1971年到1978年,他一直在研究慢性呼吸疾病、呼吸衰竭和治疗方法。
之所以想到讲针刺麻醉,是因为钟南山曾在英国遇到一个病例的讨论。
一位患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人吃了几天利尿药后,水肿消退了,但是表现十分亢奋。钟南山看了一下病人的舌苔,是绛红色的,属于中医学常说的阴虚火旺。在呼研所时,他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病人,知道这样的病人可能出现了酸碱平衡失调,舌相才呈绛红色。
他对负责这个病人的教授说:“这个病人一定是有低钾血症,要补钾。”
他进一步说明原理:“因为病人用利尿药太多后,钾丢失严重,所以出现碱中毒,这个叫代谢性碱中毒。”
英国医生们觉得很奇怪:中国医生怎么会这么认为呢?那位教授于是说:“好吧,我们给他测一测动脉血气和血钾。”
结果一测,果然很低。
病人补了钾后,过了两天情况就改善了。教授非常开心地说:“看来,你这个中国医生还是有点潜力的嘛。”
这个诊断,让这位教授对中国的医术产生了兴趣。他没想到,一个舌相会帮上这么大的忙。(据《钟南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