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以误,避实击弱

  • ■ 范毅 杨杰轩

        公元前205年,楚汉彭城之战,项羽所率楚军势不可挡,刘邦所率的汉军难以与之抗衡,败退于荥阳。楚汉两军在荥阳僵持不下,此时,本已归顺汉军的魏王魏豹,却被楚军的巨大声势所震慑,他趁着楚汉双方注意力全在荥阳战场,撤回西魏国都平阳城,阻断汉军河道,公开归附楚国。魏豹此举,使得在荥阳和洛阳一线作战的汉军处于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古代作战中,历来最为重视粮草补给,然而汉军的粮仓和粮道都受到了来自于魏军的战略威胁,情况可谓十分紧迫。刘邦派使节劝降魏豹无果,决定命韩信出兵平定魏国。
        韩信深知,此时速战速决,尽快歼灭魏豹的意义所在。因为楚军已在奔赴魏国的路上,一旦楚军借魏国之路,便可以轻易攻入刘邦的大本营咸阳,将会给整个楚汉之争的局势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韩信迅速布阵于黄河以西,骑兵方面以灌婴为将,步兵方面以曹参为将,与魏豹对峙于蒲坂。魏豹同样有备而来,他命人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集结了大军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熟知“备前则后寡”的道理,他认为魏豹在蒲坂布下重兵,恐怕会忽视其他战略要地的防守。韩信通过进一步分析,看破了魏豹用兵的弱点和守备的盲区,决心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他命人将几乎所有的战船都停靠在临晋关附近,摆出一副必定从临晋关渡过黄河作战的假象。魏豹果真被此阵势所迷惑,不断向蒲坂补充精锐兵力,做好了随时与汉军决战的准备。曹豹错误的兵力调动,使得魏国的战略要地安邑和国都平阳处于防守空虚的状态。
        在韩信看来,随着战局的发展,魏军的破绽愈发明显。韩信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在曹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巧妙地将汉军主力调集至距离临晋关余里之遥的黄河上游夏阳地区。之后,韩信避实就虚,趁敌不备,在敌方力量空虚的地域,使用简易渡河器材缚着罂缶,迅速将全部主力部队渡过黄河。渡河后,随即展开攻势,迅速强攻屯兵在临晋的魏军侧后方,一击成功。但韩信指挥汉军并不恋战,也不待休整,以时间弥补汉军在地理上的劣势,奇袭魏军后方战略重镇安邑,魏军因防备不足,陷入了被动之中。
        魏豹至此才幡然醒悟,急调仍在防备汉军渡过黄河的蒲坂之兵北上救援,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数月后,增援的魏军在安邑西南方被汉军击败,安邑被汉军攻破。此时,韩信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汉军看似已经胜券在握,但魏军元气仍未大伤,韩信认为仍不能小觑魏军。他决心继续采取“疑兵之计”,出兵将魏军大营与国都平阳的通路隔断,设下伏兵等待魏军自投罗网,除此之外,再不主动出兵。果然,本应是占据地利等诸多优势的魏军,被韩信虚实结合的兵力部署弄得毫无战术,在赶回国都平阳的路上遭遇伏兵,被汉军截成数段击破。魏豹兵败退至曲阳,韩信命人打探得知,此时魏军兵力已不足以抗衡汉军,韩信这才指挥汉军放心大胆地从正面乘胜追击,再破魏军,生擒了魏豹。
        韩信用兵计多谋广,实是掌握了思战、谋战的精髓。《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里精辟概括为:“观古今兵法,一言以蔽之:多方以误。”这就是说,击败敌方的兵法数不胜数,但核心就只有一条,这就是设法引导敌方失误,用计使得敌方先犯错。假如敌方不露出破绽,我方就容易陷入敌方所设的计策之中。提前预测敌方采取的计策非常困难,破敌之策更是难上加难。这就从反面印证了,“多方以误”的精妙在于,不仅跳出了敌方所用计策的牢笼,还实现了先敌出招,诱敌犯错,下“先手棋”,牢牢把握住“主动权”。
        《孙子兵法》将这种思想进一步细化,指出:“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总结一句就是,能战佯装不能战;意图占据近处,佯装向远处进攻;意图占据远处,佯装向近处进攻;通过给敌方展现小利,引诱敌方犯错,迫使敌方混乱之中。告诫我们:敌方越强大,越要避免正面对战。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韩信在歼灭魏国一战中,用谋最妙处是,置魏军的主力于无用武之地。汉军对魏军战略要地施以奇袭,牵着敌方鼻子走,使敌方仓促间被迫转移蒲坂的兵力以救安邑的危急。如此一来,魏军先是集结于蒲坂却无功而返,被置于无用武之地,又被动撤回,往返奔波劳累,失去了先机。
        可见,采用奇谋调动敌方,令敌方计策失效,注重避实就虚,找准敌方毫无防备的地域出击,采取出乎敌方意外的果断行动,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以时间换取空间方面的优势。《孙子兵法》中讲:“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充分利用作战时间和空间,撕扯出敌方漏洞,使敌方前后不能互救。
        此战中,汉军袭占安邑后,立即转向,极速向蒲坂北进的魏军发起猛攻,韩信在安邑西南地区广阔地域列阵,命令汉军大将曹参率大军从正面迎敌,同时命令汉军大将灌婴率骑兵包围侧击。魏军来不及反应,远处的魏军来不及赶到参战,参战的魏军逐渐陷入了汉军的包围圈。可见,抓住“远”与“近”的区别,把握时机为己方争取局部优势,是一条通往胜利的捷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